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6 02:4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20:52
在公元3世纪之后,犍陀罗艺术开始向贵霜帝国统治下的阿富汗东部扩展。5世纪,犍陀罗艺术中心因贵霜帝国的瓦解而逐渐衰落,然而,这一时期阿富汗的佛教艺术却依然繁荣,延续到了7世纪,被称为后期犍陀罗艺术或"印度-阿富汗流派",亦称巴米扬艺术。其代表作有巴米扬佛教遗迹、哈达佛寺遗址和丰杜基斯坦佛寺遗址等。
这一艺术流派在继承犍陀罗艺术传统的同时,吸收了印度本土的丰富元素。佛像的脸形趋向圆润,衣衫线条变得更加简洁,艺术家们运用灰泥细腻地描绘衣褶,将印度石窟建筑和巨大的造像风格完美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石窟佛像综合体。这种风格对中国的佛教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新疆、敦煌和云冈地区的艺术创作。
此外,犍陀罗式的佛塔也通过中亚传播至中国,与中国本土的楼阁形式相结合,演变出多层宝塔的常见形态,丰富了中国建筑艺术的多样性。
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地区(今巴基斯坦北部及阿富汗东北边境一带)的佛教艺术。形成于公元1世纪﹐5世纪后衰微。犍陀罗地区原为印度次大陆古代十六列国之一﹐孔雀王朝时传入佛教﹐1世纪时成为贵霜帝国中心地区﹐文化艺术很兴盛﹐犍陀罗艺术主要指贵霜时期的佛教艺术而言。因其地处於印度与中亚﹑西亚交通的枢纽﹐又受希腊﹑大夏等长期统治﹐希腊文化影响较大﹐它的佛教艺术兼有印度和希腊风格﹐故又有“希腊式佛教艺术”之称。犍陀罗艺术形成后﹐对次大陆本土及周边地区的佛教艺术发展均有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