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6 03:3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2 03:50
莆田,古称“兴化”“兴安”,雅号“莆阳”或“莆仙”,坐落在福建东南沿海的中部,享有“八闽名郡”的美称。作为福建省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莆田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物而闻名遐迩,被誉为“文献名邦”和“海滨邹鲁”。其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活动遗迹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古老历史。
早在夏商时期,莆田就隶属于“九州”中的扬州。随着历史的推进,西周时为“七闽”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则属于闽越地。秦代,莆田成为闽中郡的一部分。西晋末年的战乱促使中原士族南迁,他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与当地民族共同推动了莆田经济文化的发展。南朝陈光大二年,莆田首次设县,此后唐、宋时期,先后设立了清源县(后改名仙游县)和兴化县,莆田与仙游两县一同隶属于清源郡(治所位于今泉州)。兴化军在宋太平兴国年间成立,逐渐成为闽中*、经济和文化的核心。
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吸引众多文人墨客驻足,他们留下无数诗篇和著述,使得莆田的诗词文化熠熠生辉。莆仙戏曲,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不断推陈出新,多次在京都献艺,赢得京城赞誉。体育健儿在此屡创佳绩,刷新多项运动记录,使莆田成为“戏剧之乡”、“田径之乡”、“武术之乡”、“摄影之乡”和“绘画之乡”,展现了多元艺术的魅力。
民间的通俗歌谣,特指莆仙俚歌。莆仙俚歌也叫“梆鼓咚”、“咚鼓当”、“咚鼓”。是流行于莆仙方言区的一种说唱曲种。属于渔鼓道情一脉。原为瞽者四处飘零、卖艺为生,后由于群众非常喜爱,常在桥头、巷口、庭前、楼下围坐说唱,渐渐变为群众自唱自娱的一种演唱形式。常由业余作者编写歌词,演唱时以筒板、渔鼓为伴奏乐器。唱词是七言韵式,没有散说,内容多是来自戏曲故事、民间传说。俚歌曲目甚多,现存约百余种,有长篇叙事诗,也有短篇劝世歌。本文根据艺术特点、主要表演形式、传承价值等几方面介绍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