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6 02:3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09:02
虎符,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动军队的凭证,形如伏虎,分左右两半。用兵时,左一半交给将领,右一半由国君保存。调动军队需将右一半交予差遣将领,与将领手中的左一半扣合验证,方有权调动。战国时期,秦相吕不韦掌握大量军队,对秦王构成威胁,秦王利用虎符收编吕不韦军队,削弱其权力。
公元前257年,秦军进攻赵国,赵国向魏楚求救。魏派晋鄙率军救赵,秦施加压力令晋鄙按兵不动。赵相信陵君盗出魏王虎符,假传王命击杀晋鄙,夺得兵权,率兵救赵,解邯郸之围。此为窃符救赵故事。历史剧《虎符》以此为题,展现当时虎符制度的严密。
现存最早的虎符实物为1973年在西安北沉村出土的杜虎符。虎符长9.5厘米,符身铭文错金,为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使用规定:50人以上用兵,需会君符。遇烽火,不用合符,可用兵。杜虎符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在历史博物馆,还有一件阳陵虎符,为秦始皇统一后颁发给阳陵驻守将领,铭文为“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虎符贵在谨慎严密,多短小易于藏匿。
汉代兵符继承秦制,铭文刻于虎脊之上,需合符方可通读。1989年在陕西李家村出土的汉代铜质虎符,脊文为“与齐郡太守为虎符”。魏晋南北朝时期,虎符沿用不衰。唐代改为鱼符,宋代后使用牌符。
虎符是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其中一半交给将帅,另一半由皇帝保存,只有两个虎符同时使用,才可以调兵遣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