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6 22:0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4 13:49
《增一阿含经》卷十六等记载了佛教中的三种重要三昧,分别是空三昧、无相三昧和无愿三昧。空三昧强调观察万物中人和法的虚无,与苦谛的空性和非我观念相关,即认识到自我感知和存在的虚幻。无相三昧则是观照空性后,消除一切差别相状,与涅槃的灭、静、妙和离四相相应,目标是超越色、声、香、味、触五尘以及男女、生、异、灭等存在状态。无愿三昧,又称无作三昧或无起三昧,通过观察诸法的无差别,消除欲望,与苦谛的苦和非常、集谛的因等十行相相应,强调舍弃贪求和道谛的工具性,从而达到解脱。
关于三三昧的修行顺序,有不同的见解。一种观点认为,应先修无愿以厌恶生死,接着修无相以追求涅槃,最后是空门以达到证悟。另一种看法则认为,应从空门开始,认识到万物本质的空,接着无愿以断除生死的贪求,最后无相与涅槃的无相相呼应。还有一种观点是根据所空的层面,先空法体,再空法相,最后空法的运作。这些不同的次第反映了佛教中对修行路径和层次的深入探讨。
三三昧,(梵trayah! Sama^dhayah!,巴tayo sama^dhi^,藏tin%-n%e-hdsin gsum),指三种三昧。为印度佛教的三种观行法门。也可视为三种实践原理。三昧,令心住一境不散乱之意。就能修之行而言,又称三三摩地、三三等持、三三定等;就所观之理,又称三空;若就断障之意,则称三治。其中,三三昧与三三摩地乃新旧译之不同;旧译将三昧翻为定,新译则将三摩地译作等持。此三三昧通于有漏、无漏。其无漏者,为入涅槃解脱之门,故称三解脱门;有漏者即三三昧。诸经论对此三三昧颇有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