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6 19:3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4 06:31
便意不尽感是指大便时有大便排不干净,解完大便后又想大便的感觉。
1、肠道炎症及功能性疾病
(1)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原因不明的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从直肠开始,可遍及整个大肠,轻度患者可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排便不尽感、粘液便等。肠镜检查有助于诊断。
(2)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肠道功能性疾病,本病临床可分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混合型肠易激综合征及不定型肠易激综合征。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一日5~6次,甚至10余次,并常有排便不尽的感觉,患者还可出现腹痛、腹胀等症状,腹痛通常在排便后减轻。
(3)细菌性痢疾
慢性细菌性痢疾是由于感染痢疾杆菌引起的慢性肠道炎症,病变通常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患者可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排便不尽感及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等。
2、*直肠肿瘤
(1)直肠癌
直肠癌是起源于直肠的恶性肿瘤,病理多为腺癌,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排便不尽感,粘液血便等。多数直肠癌*直肠指诊可触及,表现为可扪及直肠内质地坚硬、表面不光滑、不活动的肿块,指套染血。直肠镜及纤维结肠镜下可直接观察病变,并取组织行病理学检查。
(2)肛管癌
肛管癌是起源于肛管的恶性肿瘤,病理上大致分为上皮细胞肿瘤(如鳞状上皮癌、基底细胞癌、腺癌等)、非上皮细胞肿瘤(如肉瘤、淋巴瘤等)和恶性黑色素瘤,主要以鳞状上皮癌为主。本病早期不明显,进展期的临床表现类似直肠癌,也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排便不尽感、粘液脓血便、粪便变细等,但患者常伴有*疼痛,大便后更明显。
(3)大肠类癌
大肠类癌又称嗜银细胞瘤,发生于肠粘膜腺体的嗜银细胞,这种细胞呈嗜铬性,大部分大肠类癌无症状,有症状时,常见轻度便血,系肿瘤穿透其表面粘膜形成溃疡或糜烂所致,也可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排便不尽感、便秘、腹泻及*直肠疼痛等,当肿瘤增大时,可出现腹胀、腹痛等肠梗阻症状。直肠类癌直肠指诊肿瘤多位于直肠前壁或侧壁,早期多呈0.3~0.5cm圆形或椭圆形结节,位于粘膜下,表面粘膜光滑完整,色泽较正常粘膜苍白,质略硬无压痛并易推倒。肠镜下呈*或棕*。钡灌肠可见息肉样肿物或类似结肠癌环状面的苹果核样改变。
3、*直肠及盆底疾病
(1)内痔
内痔是位于*齿线以上,无肛管皮肤所覆盖由粘膜下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所形成柔软的静脉团。内痔多位于KC位3、7、11点处,根据内痔组织的病理变化不同,分为血管肿型、纤维化型、静脉曲张型。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时出血,但痔核较大时,可脱出肛外,并可出现排便不尽感、*坠胀、排便困难等情况。
(2)直肠粘膜内脱垂
直肠粘膜内脱垂是指在排便过程中近侧直肠肠壁全层或单纯黏膜层折入远侧肠腔或肛管内,不超出*外缘,并在粪块排出后持续存在者。本病临床表现为排便不尽感、排便阻塞感、*坠胀、便次增多,有时还可出血粘液血便,腹痛、腹泻,排尿异常等症状。*指诊可见直肠下段粘膜松弛或肠腔内粘膜堆积。*镜诊断能够看到直肠粘膜松弛向下脱垂,塞满肠腔而不易看到肠腔开口。
(3)肛窦炎
肛窦炎引又称肛隐窝炎,是指*齿线部的肛隐窝炎症性病变。临床表现为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疼痛,*灼热感及*坠胀感等,*指诊括约肌紧张,肛窦及肛乳头触痛,*镜下见肛窦、肛乳头充血和红肿。
(4)直肠前突
直肠前突即直肠前壁突出,亦称直肠前膨出。为出口阻塞综合征之一,患者直肠*隔薄弱直肠壁突入*内。本病临床表现为大便排出困难、大便次数增多、排便不尽感及*坠胀等。直肠指诊可触及肛管上端的直肠前壁有一圆形或卵圆形突向*的薄弱区,用力排粪时突出更明显。排粪造影可见到直肠前壁向前突出,钡剂通过肛管困难。前突的形态多为囊袋状;如合并耻骨直肠前肌病变,则多呈鹅征。
(5)会阴下降综合征
会阴下降综合征是指患者在安静状态下肛管位于较低的水平,而在用力排粪时,会阴下降,低于坐骨结节水平。本病临床表现为排粪不尽感、粪便排出困难、排粪时肛管努挣、会*疼痛,有时也可有粘液血便及粘膜及痔核脱出肛外。视诊肛管可位于正常位置或骨盆骨性出口之下1.0cm,但嘱患者蹲位*努挣时,则可见肛管下降超过2.0cm以上甚至超过坐骨结节水平。直肠指检,在静止期的肛管扩张力减退,嘱患者做随意收缩时,肛管收缩力明显减弱。*镜检查,可见直肠前壁粘膜堆积,堵塞镜端。肛管测压,肛管静息压、最大收缩压均可降低。排粪造影静态相显示会阴轻度下降及少量直肠前壁膨出;力排相可见整个会阴下降3.5cm,尤以后部为甚。除显示盆底位置异常低下外,尚可发现其他一些病变,如直肠前膨出、脱垂等。
(6)耻骨直肠肌综合征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是一种以耻骨直肠肌痉挛性肥大,致使盆底出口处梗阻为特征的排粪障碍性疾病。组织学改变为耻骨直肠肌肌纤维肥大。本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大便排出困难、排粪时间过长、大便变细、有排粪不全感,部分患者排粪时*或骶区疼痛、精神常较紧张。直肠指诊示肛管张力增高,肛管明显延长,耻骨直肠肌明显肥大、触痛,有时有锐利边缘。肛管压力测定示缩窄压均增高,提示有异常排粪反射曲线,括约肌功能长度显著增加,可达5~6cm。气囊*出试验示50ml或100ml气囊均不能自直肠排出,正常时5min内排出。盆底肌电图示耻骨直肠肌有显著反常肌电活动。结肠传输功能检查有直肠内潴留。排粪造影示各测量数据尚正常,但排粪时肛管不开,在静止及用力排粪时均有“阁楼征”。
(7)盆底痉挛综合征
盆底痉挛综合征是指用力排便时,盆底肌肉收缩而不能协调松弛,导致大便排出困难的一种功能性疾病。本病临床表现为排便不规则,便次少、每2~3天排便一次,大便排出困难,有排便不全感,*疼痛等。直肠指诊*括约肌紧张,肛管直肠环后发硬,有触痛。排粪造影示排便时肛直角不增大,耻骨直肠肌压迹加深,肛管开放差,盆底水平无下移。*测压肛管静息压和收缩压均正常,存在直肠*抑制反射。盆底肌电图表现为静息时轻微电活动,排便时电活动锐增。
(8)内括约肌失弛缓症
内括约肌失弛缓症是指排便时*内括约肌不能协调地舒张,引起排便障碍的一种肛管直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本病临床表现为无痛性排便困难、便意淡漠或无便意、大便干燥、或会*坠胀不适等,有时也会出现排便不全感。直肠指诊*内括约肌弹性增强,有触痛,肛管压力增高,甚至指尖进入肛管困难,直肠内有较多大便。排粪造影表现为 除力排相有会阴下降外,其余各项测量均在正常范围,并可观察到肛管不开放,直肠颈部呈对称性囊性扩张,肛管直肠交界处“萝卜根”样改变,静息相见直肠扩张明显,钡剂不能完全排出。*压力测定静息压明显高于正常,直肠内括约肌抑制反射幅度下降,表现为气囊扩张直肠时,肛管压力下降不明显或上升。患者直肠最大耐受量明显升高。盆底肌电图显示内括约肌的放电频率和放电间隔,以及扩张直肠时有无电节律抑制对诊断本病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