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6 21:2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8 07:13
历史文献中的记载对于颛孙师的身份存在争议。《史记》和《孔子家语》中分别提到他为陈人和鲁人。蒋伯潜和钱穆在分析相关资料时,虽然子张有鲁人和陈人两种说法,但钱穆引用崔述的观点,认为子张非陈人,因为他的先祖在鲁庄公二十二年自齐奔鲁,且子张的姓氏颛孙源于陈国。《尚友录》记载,颛孙氏是陈国公族,其后裔在春秋时期仕晋,而《左传》则记录了陈公子完和颛孙逃离陈国的事件,其中的陈公子完是田氏始祖,而颛孙逃到鲁国,这为子张为鲁人的说法提供了支持。
《孔子家语》中的记载表明,子张之父与孔子及弟子有深厚的交往,且子张主要活动在鲁国。《礼记》中提到的子张与曾子、申祥的交往,以及“三年之丧”和“去国三世”的礼制,进一步证实了子张在鲁国的生活和活动。考虑到祖籍、出生地和主要活动地在汉语中的含义,虽然子张祖籍为陈,但他在鲁国生活的事实和文化认同,使他更倾向于被称为鲁人。
综合来看,尽管子张的家族可能保留了陈国的风俗,但他的生活和活动主要在鲁国,因此,子张为鲁人的身份更为合理。这与当时的习俗相符,即人在移居他国后,仍会遵循原籍的礼仪和习惯。
春秋末年陈国人。名师,字子张。为人勇武,性情偏激,但广交朋友。他主张“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子张》),重视自己的德行修养。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陈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宛丘侯”。政和六年(1116年)改封“颖川侯”。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进封“陈国公”,升十哲位。不久又称“陈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颛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