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7 01:29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7 02:07
乾隆修《四库全书》是存书还是毁书?对这个问题,数字最能说明,最能揭示它的本质:《四库全书》存书3475部,79070卷;存目销毁(仅仅存了个书名而被销毁的书):6766部,93556卷;不曾存目即被销毁得几乎没有踪迹的书就更是不计其数了,即使存下来的书其中大多数内容也是被抽毁,删改了的,书的原貌和真实内容已是面目全非了。由此可见,乾隆修《四库全书》销毁的书比保存的书要多得多。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巨大的灾难!对《四库全书》,鲁迅先生说得深刻:“现在不说别的,但看雍正,乾隆两朝对于中国人著作的手段,就足够令人震惊。全毁,抽毁,删去之类也且不说,最阴险的是篡改了古书的内容。乾隆朝的篡修《四库全书》是许多人颂为一代盛事的,但他们不但搞乱了古书的格式,还篡改了古人的文章,不但藏之于内廷,还颁之于文风颇盛之处,使天下士子阅读,永不会觉得我们中国的作者里面,也曾经有过很多很有些骨气的人。确实乾隆修《四库全书》,使一些孤本,善本都保留了下来,但是更多的孤本,善本被销毁了,被抽毁了,被篡改了。这是不折不扣的扬小善,掩大恶!这就是清廷统治者的阴险恶毒之处,他们干了坏事恶事,还要让那些腐儒为他们*,粉饰为“一代盛事”,就是到了现在还有些“专家学者”们被乾隆牵着鼻子走,可悲!清统治为什么要这么做,其实原因很简单:清统治者以空前残酷的*的恐怖*钳制,*知识分子,借修史,编书安其反侧,使天下的知识分子耗精敝神于寻行数墨,大钻故纸堆的考据学之中,达到禁锢思想,控制人心的阴险目的。 乾隆“修”《四库全书》的目的,除追法前代,炫耀“文治”之外,还有什么具体的考虑呢?清初有许多宫闱秘事,如人殉、*等,这让清廷后代帝王觉得面上无光,于是不惜“改造”历史甚至“创造”历史,借采书之机“禹禁于征”,大量抽毁或全毁有碍文字。此外,清廷宗室宫廷内部的骨肉相残,尔虞我诈等,也在查禁之列。为了使汉人彻底效忠清廷,借征书之机将明朝的种种失德文字暴露于天下,甚至夸大、编造明朝的不是,也是清廷皇帝的目的之一。清廷统治者以科举取士与空前残酷的*两手钳制、*知识分子,借“修史、编书”安其反侧,使天下的知识分子耗精敝神于寻行数墨之中,达到笼络人心,愚民的目的,一举多得,处心积虑。清廷的封建御用文人把乾隆“修”《四库全书》吹捧为“旷古盛事,对此我们要揭开现象看本质,深刻认识到乾隆“修”《四库全书》给中华文化疯狂的摧残破坏,及其阴险恶毒的目的,若我们现在的学者仍然随声附和清廷御用文人的吹捧,那就不自觉地落入了乾隆皇帝的套中,成为*主义和满清罪行的卫道士。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7 02:07
在中国古代的文学史上,有一类书可以称之为“奇书”。这类书既是思想深邃的哲理之书,有闪耀着文采精华;既充满诗意的感性文字,有包蕴着深邃的哲学思辩,超凡脱俗。在这类“奇书”中,最有趣,最有灵性的作品莫过于《庄子》了。在中国历史上有无数的仁人贤士,可谓是百花尽放,各有千秋。但在这百花之中,我最看好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