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习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30 05:5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6 11:46
打春、过年、灯节等。
1、打春:扬州人至今仍把立春叫做”打春”。这天早餐,家家吃汤圆。封建时代,每逢春这一天,扬州城里各衙门的大小官员都身穿官服,齐集知府衙门。自知府(太守)起,按官职大小依次手执彩杖鞭打泥塑的“春牛”,边打边向”春牛”抛撒稻、麦、豆等农作物,直到泥牛打碎,谓之”打春”。
2、过年:(春节)旧时新年初一子时一过,便有人带上猪头三牲、香烛、鞭炮,赶到土地庙去烧头香。烧完香回家不再睡觉,等待天亮。天刚一放亮便天”财门”(大门),点燃香烛、鸣放鞭炮”接年”。接着晚辈起床给长辈拜年,长辈给晚辈吃桔子和云片糕,叫”走大局”、”步步高”。然后吃早饭”汤圆和面条。早饭后,中青年人出门向街坊邻居拜年,家中备有香烟、瓜子、糖果、糕点等食物,由老年人接待来拜年的客人。中午不做新饭菜,吃除夕晚餐余下的饭菜,叫”隔年陈”(”隔年陈”有的一直吃到正月初四)。初一这天,不用刀剪等利器,以图避凶;不洗晒衣物,以示闲暇;不扫地,以求”聚宝”。正月初五日叫”财神日子”,人们一起床就”挑财神水”。然后到家门外附近路去烧钱化纸,叫”烧利市”。早饭有的吃圆宵,有的吃面条,有的煎食腊月二十四煮的糯米饭。这天,还有穿戴财神衣帽、戴着面具的上门贺财神者,叫做”跳财神”,主人施以糕馒,表示”谢财神”。新中国成立后,烧香敬神之俗在不少家庭中已经不见,初一这天,有些单位举行团拜,人民群众还开展向烈军属拜年及各种文化活动。
3、灯节:农历正月十三日开始进入灯节。此前,凡有女儿新出嫁的,娘家要买“其粼送子”等灯送去,叫做“交灯”。正月十三日叫“上灯”,晚上家家吃汤圆。晚饭后,小孩子们出去玩灯,各单位也张灯结彩。这天,农村一些村民还为同庄婚后未育的夫妇送灯,有的还派人到子女多的人家“偷”来一只钵子连同“其粼送子”等彩灯一起,送到望子人家,祝他们早生贵子。第二年灯节,若这对夫妇生了孩子,便买一套钵子(6-8只)送被“偷”之家,以感谢发了吉兆。从正月十三上灯起,郊区各村庄都在土地庙前竖两根三四丈高的灯杆,上挂一串或一圈圈灯笼,叫做“桅灯”,每晚点亮,直到落灯。此俗今已不见。正月十五为“正灯”,又称“元宵节”、“小年”、这天,有的地方搞灯会,亦有舞龙灯。挑花担、荡湖船等民间游艺活动。旧时元宵这天,扬州城里的中青年妇女要寻伴结伙出门游玩,到庙中烧香,有“走三桥”、“烧十庙香”之说。20世纪80年代,市区在灯节期间组织灯展,各机关、工厂、商店等单位都扎制各式彩灯按区放置在街道马路两旁。这些彩灯制作考究,色彩鲜艳,形态各异。近年来运用声、光技术,使彩灯更显得生动活泼,形象逼真。观灯人群熙熙攘攘,络绎不绝,不少农村人也进城观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