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诗句名言100句大全集,诗经名句及翻译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30 12:2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30 14:02
中国最早诗歌总集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诗经》共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在内容上共分风、雅、颂三大部分。它描写现实、反映现实的写作手法,开创了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历代诗人的诗歌创作不同程度地受到《诗经》的影响。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桃夭》
2.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击鼓》
3.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旻》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蒹葭》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子衿》
7.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采葛》
8.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诗经·汉广》
9.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车舝》
10.死生契阔,与子成说。——《诗经·击鼓》
1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黍离》
12.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诗经·硕鼠》
13.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鹿鸣》
14.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经·无衣》
15.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16.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北山》
17.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诗经·关雎》
18.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诗经·七月》
19.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生。——《诗经·小宛》
20.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诗经·子衿》
21.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木瓜》
22.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诗经·伐木》
23.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诗经·君子于役》
24.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诗经·君子阳阳》
25.有女仳离,条其啸矣。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诗经·中谷有蓷》
26.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七月》
27.鸿雁于飞,肃肃其羽。——《诗经·鸿雁》
28.害浣害否?归宁父母。——《诗经·葛覃》
29.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蔼蔼王多吉士,维君子使,媚于天子。——《诗经·卷阿》
30.妇有长舌,维厉之阶!——《诗经·瞻卬》
31.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诗经·兔罝》
32.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诗经·将仲子》
33.君子至止,锦衣狐裘。颜如渥丹,其君也哉!——《诗经·终南》
34.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诗经·凯风》
35.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诗经·野有死麕》
36.白茅纯束,有女如玉。——《诗经·野有死麕》
37.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诗经·蜉蝣》
38.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诗经·七月》
39.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诗经·小星》
40.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诗经·凯风》
41.椒聊之实,蕃衍盈升。——《诗经·椒聊》
42.毂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皎日。——《诗经·大车》
43.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诗经·绿衣》
44.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诗经·有女同车》
45.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诗经·有女同车》
46.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诗经·女曰鸡鸣》
47.子兴视夜,明星有烂。——《诗经·女曰鸡鸣》
48.叔于田,乘乘马。执辔如组,两骖如舞。——《诗经·大叔于田》
4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硕人》
50.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诗经·静女》
51.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诗经·丰年》
52.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诗经·二子乘舟》
53.既见君子,其乐如何。——《诗经·隰桑》
54.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诗经·北风》
55.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问我诸姑,遂及伯姊。——《诗经·泉水》
56.受天之祜,四方来贺。于万斯年,不遐有佐。——《诗经·下武》
57.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诗经·民劳》
58.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
59.日居月诸,照临下土。——《诗经·日月》
60.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诗经·凯风》
61.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诗经·有女同车》
62.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诗经·女曰鸡鸣》
63.子兴视夜,明星有烂。——《诗经·女曰鸡鸣》
64.叔于田,乘乘马。执辔如组,两骖如舞。——《诗经·大叔于田》
65.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硕人》
66.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诗经·静女》
67.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静女》
68.思须与漕,我心悠悠。驾言出游,以写我忧。——《诗经·泉水》
69.瞻彼日月,悠悠我思。——《诗经·雄雉》
70.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诗经·凯风》
71.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诗经·有女同车》
72.日居月诸,东方自出。——《诗经·日月》
73.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诗经·燕燕》
74.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诗经·绿衣》
75.白茅纯束,有女如玉。——《诗经·野有死麕》
76.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诗经·野有死麕》
77.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诗经·小星》
78.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诗经·羔羊》
79.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诗经·鹊巢》
80.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诗经·兔罝》
81.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诗经·无衣》
82.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诗经·采薇》
83.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诗经·天保》
84.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诗经·常棣》
85.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经·七月》
86.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诗经·七月》
87.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诗经·七月》
88.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诗经·蜉蝣》
89.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月出》
90.视尔如荍,贻我握椒。——《诗经·东门之枌》
91.春日迟迟,卉木萋萋。——《诗经·出车》
92.君子至止,锦衣狐裘。颜如渥丹,其君也哉!——《诗经·终南》
93.椒聊之实,蕃衍盈升。——《诗经·椒聊》
94.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诗经·硕鼠》
95.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诗经·汾沮洳》
96.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诗经·汾沮洳》
97.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诗经·汾沮洳》
98.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巧趋跄兮,射则臧兮。——《诗经·猗嗟》
99.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诗经·野有蔓草》
100.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诗经·野有蔓草》
名称由来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司马迁记载的也是这一名称,如:“《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因为后来传世的版本中共记载有311首,为了叙述方便,就称作“诗三百”。之所以改称《诗经》,是由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
产生年代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最迟产生的作品为春秋时期,上下跨度约五六百年。产生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南到长江北岸,分布在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经文史专家考定,《诗经》中的作品是在周武王灭商(前1066年)以后产生的。
《周颂》时代最早,在西周初年产生,是贵族文人作品,以宗庙乐歌、颂神乐歌为主,也有部分描写农业生产。
《大雅》是周王朝盛隆时期的产物,是中国上古仅存的史诗。关于《大雅》这十八篇的创作年代,各家说法不同:郑玄认为《文王之什》是文王、武王时代的诗,《生民之什》从《生民》至《卷阿》八篇为周公、成王之世诗。朱熹认为:“正《大雅》……多周公制作时所定也。”但均认为“正大雅”是西周初年之诗。
《小雅》产生于西周晚年到东迁以后。
《鲁颂》和《商颂》都产生在周室东迁(前770年)以后。
创作者
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者的作品,占据诗经的多数部分,如十五国风。
周代贵族文人的作品构成了诗经的另一部分。《尚书》记载,《豳风·鸱鸮》为周公旦所作。2008年入藏清华大学的一批战国竹简(清华简)中的《耆夜》篇中,叙述武王等在战胜黎国后庆功饮酒,其间周公旦即席所作的诗《蟋蟀》,内容与现存《诗经·唐风》中的《蟋蟀》一篇有密切关系。
创作背景
周代的祖居之地周原宜于农业,“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绵瓜瓞》等诗篇都表明周是依靠农业而兴盛,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周族在武王伐纣之后成为天下共主,家族宗***度、土地、奴隶私有与贵族领主的统治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特征。
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纣暴虐无道,主要与其实行奴隶制经济制度有关。西周建立以后,为缓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尖锐矛盾,缓和阶级斗争,变奴隶制为农奴制,正如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所言:“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的三大变革,自其表而言之,不过一家一姓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西周较之殷商,由于经济制度的巨大变革,促使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的进步,作为文学代表的《诗经》出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而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传承历史
据说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诗有3000首之多,后来只剩下311首(其中有六首笙诗有目无诗)。孔子编纂诗经之后,最早明确记录的传承人,是“孔门十哲”、七十二贤之一的子夏,他对诗的领悟力最强,所以由其传诗。
汉初,说诗的有鲁人申培公,齐人辕固生和燕人韩婴,合称三家诗。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到唐时还在流传,而今只剩外传10卷。现今流传的诗经,是毛公所传的毛诗。
《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风篇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多半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十五国风分别是:周南11篇、召南十四篇、邶(bèi)风19篇、鄘(yōng)风10篇、卫风10篇、王风10篇、郑风21篇、齐风11篇、魏风7篇、唐风10篇、秦风10篇、陈风10篇、桧风4篇(桧即“郐”kuài)、曹风4篇、豳(bīn)风7篇。周南中的《关雎》、《桃夭》,魏风中的《伐檀》、《硕鼠》,秦风中的《蒹葭》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关雎——陕西郃阳1、周南关雎、葛覃、卷耳、樛木、螽斯、桃夭、兔罝、芣苢、汉广、汝坟、麟之趾
甘棠——岐山周公庙2、召南鹊巢、采蘩、草虫、采苹、甘棠、行露、羔羊、殷其雷、摽有梅、小星、江有汜、野有死麕、何彼秾矣、驺虞
柏舟3、邶风柏舟、绿衣、燕燕、日月、终风、击鼓、凯风、雄雉、匏有苦叶、谷风、式微、旄丘、简兮、泉水、北门、北风、静女、新台、二子乘舟4、鄘风柏舟、墙有茨、君子偕老、桑中、鹑之奔奔、定之方中、蝃蝀、相鼠、干旄、载驰
竹竿5、卫风淇奥、考盘、硕人、氓、竹竿、芄兰、河广、伯兮、有狐、木瓜
黍离6、王风黍离、君子于役、君子阳阳、扬之水、中谷有蓷、兔爰、葛藟、采葛、大车、丘中有麻
女曰鸡鸣7、郑风缁衣、将仲子、叔于田、大叔于田、清人、羔裘、遵大路、女曰鸡鸣、有女同车、山有扶苏、萚兮、狡童、褰裳、丰、东门之墠、风雨、子衿、扬之水、出其东门、野有蔓草、溱洧
东方之日——山东泰山8、齐风鸡鸣、还、著、东方之日、东方未明、南山、甫田、卢令、敝笱、载驱、猗嗟
伐檀9、魏风葛屦、汾沮洳、园有桃、陟岵、十亩之间、伐檀、硕鼠
鸨羽10、唐风蟋蟀、山有枢、扬之水、椒聊、绸缪、杕杜、羔裘、鸨羽、无衣、有杕之杜、葛生、采苓
蒹葭11、秦风车邻、驷驖、小戎、蒹葭、终南、黄鸟、晨风、无衣、渭阳、权舆
月出12、陈风宛丘、东门之枌、衡门、东门之池、东门之杨、墓门、防有鹊巢、月出、株林、泽陂
隰有苌楚13、桧风羔裘、素冠、隰有苌楚、匪风
蜉蝣14、曹风蜉蝣、候人、鸤鸠、下泉
七月15、豳风七月、鸱鸮、东山、破斧、伐柯、九罭、狼跋
雅篇
《雅》是周王朝国都附近的乐歌,共105篇。包括大雅小雅,其中大雅31篇。
《雅》为周王畿内乐调。《大雅》主要歌颂周王室祖先乃至武王、宣王等之功绩,有些诗篇也反映了厉王、幽王的暴虐昏乱及其统治危机。
《大雅》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前期,作者大都是贵族,谓高尚雅正等。旧训雅为正,谓诗歌之正声。《诗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小雅》共有74篇,创作于西周初年至末年,以西周末年厉、宣、幽王时期为多。《小雅》中一部分诗歌与《国风》类似,其中最突出的,是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
大雅的作品主要有《文王》、《卷阿》、《民劳》,小雅有《鹿鸣》、《采薇》、《斯干》等。
小雅
鹿鸣1、鹿鸣之什鹿鸣、四牡、皇皇者华、常棣、伐木、天保、采薇、出车、杕杜、鱼丽
南有嘉鱼2、南有嘉鱼之什南有嘉鱼、南山有台、蓼萧、湛露、彤弓、菁菁者莪、六月、采芑、车攻、吉日
鹤鸣3、鸿雁之什鸿雁、庭燎、沔水、鹤鸣、祈父、白驹、黄鸟、我行其野、斯干、无羊
节南山4、节南山之什节南山、正月、十月之交、雨无正、小旻、小宛、小弁、巧言、何人斯、巷伯
信南山5、谷风之什谷风、蓼莪、大东、四月、北山、无将大车、小明、鼓钟、楚茨、信南山
车辖6、甫田之什甫田、大田、瞻彼洛矣、裳裳者华、桑扈、鸳鸯、頍弁、车辖、青蝇、宾之初筵
鱼藻7、鱼藻之什鱼藻、采菽、角弓、菀柳、都人士、采绿、黍苗、隰桑、白华、绵蛮、瓠叶、渐渐之石、苕之华、何草不黄
大雅
文王1、文王之什文王、大明、绵、棫朴、旱麓、思齐、皇矣、灵台、下武、文王有声
卷阿2、生民之什生民、行苇、既醉、凫鹥、假乐、公刘、泂酌、卷阿、民劳、板
云汉3、荡之什荡、抑、桑柔、云汉、崧高、烝民、韩奕、江汉、常武、瞻昂、召旻
颂篇
《颂》共有40篇。
对于《颂》的释义,最早见于《诗·大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孔颖达《毛诗正义》说:“颂者”之下省略了“容也”二字。朱熹《诗集传》说:“颂”与“容”古字通用。
据阮元《□经室集·释颂》的解释,“容”的意思是舞容,“美盛德之形容”,就是赞美“盛德”的舞蹈动作。如《周颂·维清》是祭祀文王的乐歌,《小序》说:“奏象舞也。”
郑玄《毛诗传笺》说:“象舞,象用兵时刺伐之舞。”就是把周文王用兵征讨刺伐时的情节、动作,用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可以证明祭祀宗庙时不仅有歌,而且有舞,“载歌载舞”可以说是宗庙乐歌的特点。
近代学者也多以为《颂》是宗庙祭祀之乐,其中有一部分是舞曲。
颂的名篇主要有《清庙》、《维天之命》、《噫嘻》等。
周颂
维天之命1、清庙之什清庙,维天之命,维清,烈文,天作,昊天有成命,我将,时迈,执竞,思文
武2、臣工之什臣工、噫嘻、振鹭、丰年、有瞽、潜、雝、载见、有客、武
闵予小子3、闵予小子之什闵予小子、访落、敬之、小毖、载芟、良耜、丝衣、酌、桓、赉、般
鲁颂
駉駉、有駜、泮水、閟宫
商颂
玄鸟那、烈祖、玄鸟、长髪、殷武
3主要注本
编辑
单疏本文字最佳,综合敦煌写卷及日藏宋本,保存孔颖达原貌的单疏本达全书87.5%。元代以后各版本均出自元刻十行本,就“附释文注疏本”而言,北监本、汲古阁本、武英殿本最差,元刻本、李元阳本稍好,宋刻十行本和阮刻本略佳,但均不如单疏本。
《诗集传》现存两部宋刻本,均不全。其一藏北京图书馆,另一部原系杭州丁氏八千卷楼藏书,残存8卷。元刻本亦存两部,其一藏北京图书馆,另一部存台湾。明清刻本较多。《四部丛刊三编》有影印宋刊本《诗集传》20卷,尚可见原书面貌。通行的有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排印本。
《毛诗传笺通释》有道光十五年乙未学古堂初刻本,流传的已极少。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由广雅书局翻刻了一次(后编入广雅书局丛书),对初刻版的错误(包扩引书的错误)有所订正,大致情形见于廖廷相的跋语。同年王先谦编印皇清经解读编收入此书,翻刻时也有所校正。《毛诗传笺通释》同有1929年中华书局铅印本。
《诗毛氏传疏》贬抑朱熹《诗集传》,笃信诗序。尊崇《毛传》,不满郑玄兼采“三家”诗说,专从文字、声韵、训诂、名物等方面阐发《毛诗》本义,颇多精当的见解,是清代研究毛诗的集大成著作。但书中对诗的文学意义则涉及不多。对于《毛传》错误,也曲为护,颇有因循墨守的缺陷。本书有道光二十七年陈氏原刊本,曾收入《皇清经解续编》,今通行有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本。
《诗经选译》(增补本)是著名学者余冠英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56年北京第1版,1960年2月北京第2版,1962年3月北京第7次印刷。本书共选收余冠英译注的《诗经》作品64篇(“风”50篇,“雅”13篇,“颂”1篇),其中《株林》是新增加的,《防有雀巢》和《白华》出自人民文学出版社《诗经选译》(1960年版),其余都是从《诗经选》(1979年版)再选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