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9 04:5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9 06:22
水稻菌核秆腐病是由多种真菌引起的,它们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首先,小黑菌核病菌(Helminthosporium sigmoideum var. Irregulare Crall. Et Tull.)是半知菌亚门的一员,其有性态尚未发现。它的分生孢子梗在病组织或水面菌核上形成,呈单生或簇生,分生孢子呈纺锤形,有3-4个隔膜,大小在50-74×8-12微米,顶端有卷须状长丝。菌核呈深橄榄色,直径大约0.15毫米。
另一种真菌,小球菌核病菌(H.Sigmoideum Cav.),又名稻小球腔菌,属于子囊菌亚门。在我国尚未发现,其分生孢子梗为深褐色,不分枝,产生新月形分生孢子,大小为41-63×11-15微米,有0-4个隔膜,通常为3隔,*细胞颜色较暗,两端细胞颜色较浅。菌核呈球形,大小约0.25毫米,有内外两层,外层黑色,内层淡褐色。
褐色菌核病菌(Sclerotium oryzae-sativae Saw.),又称稻小核菌,是半知菌亚门的代表,其菌核为球形或卵圆形,深褐色,大小在0.3-2毫米,表面粗糙,没有内外层的明显区分。
球状菌核病菌(Sclerotium hydrophilum Sacc.),即喜水小核菌,同样属于半知菌亚门,菌核球形,颜色从褐至黑,大小在0.25-0.68毫米,有内外层,主要生长在叶鞘组织内。
黑粒菌核病菌(Helicocerasoryzae Linderet Tullis),即稻卷角霉,其菌核呈鼠粪状,黑色,大小为0.14-0.24×0.06-0.14毫米,生长在叶鞘组织内。
灰色菌核病菌(Sclerotium fumigatum Nak.ex Hara.),或称灰色小核菌,菌核形态为球形至椭圆形,颜色为灰色或灰褐色,大小在0.3-1.5毫米,常见于叶鞘表面。
赤色菌核病菌(Rhizoctonia oryzae Ryk. Et Gooch)即稻枯斑丝核菌,属于半知菌亚门,其菌核少见,颜色淡红,呈短柱或扁平形态,大小在0.4-1.0毫米,生长在叶鞘组织内或叶鞘之间。
最后,褐色小粒菌核病菌(Sclerotium orizicola Nakataetkawam)的菌核为球形或不规则形,深红褐色,大小0.07-0.10毫米,生长在叶鞘组织内。
水稻菌核秆腐病主要是稻小球菌核病和小黑菌核病。两病单独或混合发生,又称小粒菌核病或秆腐病,它们和稻褐色菌核病、稻球状菌核病、稻灰色菌核病等,总称为水稻菌核病或秆腐病。中国各稻区均有发生,但各地优势菌不同,长江流域以南主要是小球菌核病和小黑菌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