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李煜在成为阶下囚前后的词作成就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9 05:17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07:44
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梧桐树,一直是代表着愁情的事物。温庭筠在《更漏子》中云:“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诸如此类的词作,表现的都是愁苦的内心。
月色如钩,让人不禁仰望天空,看惯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也同样,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这月亮,本就容易勾起离愁别恨。仰望天空,梧桐叶想来本是茂密,无奈秋风本是无情物,被它扫荡殆尽。秋风留给梧桐树的只是光秃的枝干和仅有的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瑟发抖,不管是谁,只要见到了此番情景,一定会引出人心中的寂寞。
一阶下囚面对凄惨的秋色——怎一个愁字了得
寂寞的,又何止是这庭院中的梧桐树呢?这凄惨的秋色,不也被锁在了这深院中吗?这情景,怎一个愁字了得。对梧桐树来说,它最好的搭档是细雨,如丝般细雨,最能勾出人内心隐藏的凄凉。缺月、深院、梧桐、清秋,此等凄凉的意境,在一个荷延残喘的亡国之君眼中,是怎样的一番心境呢?我想,一定是复杂而又不可言说的吧。
剪不断,理还乱的,是如丝般的离愁,用“丝”来比喻离愁可谓新颖。“丝”与思念的“思”谐音,李煜更多的是想抒发他相思故国的相思之苦。
李煜尝尽愁滋味,生出一妙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经历了普通人无法体会的愁苦,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心里所受的折磨,更甚于身体所承受的痛苦。每日沉浸在愁苦之中无法解脱,而心中的愁苦又难以排解,李煜可谓尝尽了愁滋味,难怪他生出一番慨叹——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感觉,早已根植于李煜的内心,日子久了,就连他自己,恐怕也难以说明白。
内心淤积的情绪,总要找个排解的方式。李煜,这个已经失去人身自由的阶下囚,别无他法,只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无言独上西楼,望着如钩的月,将满腔的哀愁和悔根,诉说给深院中同样寂寞的桐树。我想,这种无言的悲伤,恐怕要胜过痛哭流涕吧。实在让人心酸。沈际飞在他的《草堂诗余续集》中曾对此评说:“七情所致,浅尝者说破,深尝者说不破不夜之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一句妙不可言。”
满腔哀怨无法言说,只能心里诉说——剪不断理还乱
现实中遭受了多少苦难,拥有了多少哀愁之事,才能让满腔哀怨无法言说出来?李煜只能默默地,默默地,对着如钩的残月,在心里诉说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思念与哀愁。李煜,这个被世人作为南唐后主的人,在亡国前,他安于享乐,亡国后,整日沉浸在悲伤中无法自拔。简单点说,这足可以概括李煜的一生。
每次品读李煜的词作,都选择在夜晚。始终觉得,白日太过于喧嚣,而李煜是属于黑夜的,在寂寥的夜空下,他的满腔愁绪可以毫无保留地宣泄出去。而黑夜,同样是属于李煜的。尤其是深院静,小庭空,在寂寞梧桐树的陪伴下李煜不再像白日里那样隐藏自己的情绪,也不再强颜欢笑。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07:44
成就特别高。他的怀念亡国的情结,让我们看见了一个多愁善感的内心,至今他的很多词仍然脍炙人口。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07:45
落魄成就他的才华。李煜的词作有如此大的成就,全是仰仗他经历了阶下囚,这样的经历让他刻骨铭心。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07:45
我觉得这种成就还是非常高的,他的诗词还是有一定的艺术性的。
你如何看待李煜在成为阶下囚前后的词作成就?
我觉得李煜之词,精细妙曼,婉约华美.虽无波澜壮阔,惊世骇俗之字句,然鬼斧神工,精雕细琢,将世事幽怅,寄于只言片语之中,为古今之所罕见.纵虽才女名伶,词工曲匠,亦难及十一。
简述李煜对词的发展的贡献
这首词是李煜降宋后的作品,词中抒发了他从一国之君跌为阶下囚后所感受的辛酸和痛楚。诗人运用了大量常见又接近口语的词句来直抒胸臆:一晌别时容易见时难都是妇孺皆知的家常语。特别是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两句,看上去语无惊人之处,但它表现的艺术形象寓意无穷。流水落花常常见,可在李煜笔下却迸发出不可 止的...
如何看待李煜在成为阶下囚前后的词作成就呢?
李煜经历了普通人无法体会的愁苦,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心里所受的折磨,更甚于身体所承受的痛苦。每日沉浸在愁苦之中无法解脱,而心中的愁苦又难以排解,李煜可谓尝尽了愁滋味,难怪他生出一番慨叹——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感觉,早已根植于李煜的内心,日子久了,就连他自己,恐怕...
李煜前后期作品有什么变化
李煜的前期词和后期词的变化是和他的政治遭遇和生活状况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前期荒淫无道的宫廷生活使他的词显得柔靡绮丽;后期的卑躬屈膝、寄人篱下的亡国之君的软禁生活使他能够透过世俗看到宇宙人生的深远意境,而后从心底萌发了对人生的无奈与感叹,那些无奈和感叹记录着他的欢乐,倾诉着他的悲哀,是...
以作品为例,分析李煜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李煜的词虽然存量不丰,但流传于文坛而不朽。李煜的词可分为两个阶段两种风格,初期他的词作极尽绮丽奢华之能事,可以说是柳永等人柔词风格的始祖,但是当他沦为亡国之君被软禁之后,李煜的词风大变,此变并非形式之变而是内涵之变。这首《虞美人》便是作于他被囚之时,也是这种变化最显著之作。整...
李煜在被俘后写的词
李煜的词,是在汴京被拘禁中写的,他看不到长江,长江成为他怀念故国的一部分。因此李白的诗是用眼前景物来作比,李煜的词是用远离自己的长江来作比,在这个比喻里就有怀念故国之情,情思更为深厚。再说,“一江春水向东流”,比东流水”的形象更为鲜明。又“东流水”是比“别意”的“短长”,“一江春水向东流”是...
李煜爱好的诗词到底是成就了他还是让他失败?
我认为李煜的诗词爱好是成就了他。总所皆知,李煜是一个亡国之君,而自古以来亡国之君一般都是被用来做反面教材的。可是造成亡国这个结局的主要因素不只是他一个人,但他却几乎扛起了所有的责任。南唐亡国是大势所趋,只不过是恰好在李煜这断了,这个亡国之责也不能让他全背。当时南唐的处境也不是很好...
李煜诗词意象的阶段变化
李煜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从南唐后主沦为阶下囚,这样的人生经历无疑对他的诗词创作有非常大的影响。当然,事物间的影响是相对的。从李煜不同时期的诗词创作中同样能看到他内心情感的变化。这尤其体现在他诗词的意象的选择之中。 李煜词现存很少,三十六首左右。尽管如此,李煜词在诗词造诣上仍是不可小觑的。词人“独以...
李煜词的成就和影响,要举列的
把词引入了歌咏人生的正常途径,循此以往,词才与诗殊途同归。成为词人们可以多方面言怀述志的新诗体,才有了日后出现苏、辛诸大家的可能,对后来豪放派词家在艺术手法上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其次,李煜丰富了填词的艺术手段和写作技巧,所采用的白描手法和词作中感时伤世的情调,对后世词人也有着深远的...
南唐李后主词作风格
然而,李煜的命运转折发生在后期。从皇帝沦为阶下囚,屈辱的生活、亡国的痛苦和对过去的回忆,使他的词风发生了深刻变化。据王□《默记》记载,他的心境如同“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如《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词风中充满了身世与时代的转折。《虞美人》的“春花秋月何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