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30 04:2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9 13:02
王女士,50岁,诉反复的口干、眼干10余年了,伴有双下肢反复的皮疹,曾先后到口腔科、消化科或皮肤科治疗,也到眼科就诊,均无明显效果,非常痛苦。其子女在网上查询发现该病可到风湿免疫科就诊,在医院做了相关检查,最后被确诊为干燥综合征,经中西药治疗1个月,症状明显缓解,其它表现也好多了,心情好多了。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李松伟
那么什么是干燥综合征呢?我今天给大家做一下简单介绍。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主要累及全身外分泌腺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也是风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唾液腺和泪腺的受累为主,主要表现为口干眼干。然而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皮肤、阴道等外分泌腺往往也会累及出现相应表现,部分还会出现血液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损伤等等。
病因:首先是遗传因素,研究表明干燥综合征存在某些易感基因,干燥综合征患者的直系亲属患 该病的风险往往高于正常人群;其次是环境因素,研究证明病毒感染可能诱发本病,如EB病毒;还有性激素,该病多发于女性,提示雌激素高水平可能参与了该病的发生发展。
发病机制:该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性激素等多因素共同参与下,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异常反应,进一步通过各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造成组织损伤。其主要病理改变是淋巴细胞浸润,在易感基因的背景下和环境因素的诱发参与下,导致外分泌腺组织细胞过度凋亡并表达自身抗原,进而引起淋巴细胞侵入靶器官,如唇腺、唾液腺、泪腺、胰腺、肾间质、肺间质、消化道黏膜、肝内胆管等导致靶器官的损伤。
临床表现:
一、外分泌腺体病变:
(一)、浅表外分泌腺体病变:
1、口干燥症:常常是首发症状,可见于80%的患者,严重者进干食必须用水送下。40%有唾液腺肿大,以腮腺肿大多见,反复腮腺肿大多见于年轻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50%的患者由于唾液减少,牙齿失于营养,呈小片状或粉末状脱落,被称为“猖獗齿”,这是干燥综合征的典型表现之一。
2、干燥性角膜炎:表现为眼干涩、少泪甚至无眼泪、痒痛、畏光、烧灼感、异物感等,严重者角膜混浊、溃疡或穿孔。
3、皮肤干燥无华、瘙痒。
4、鼻腔、咽部干燥,嗅觉下降。
5、外阴和阴道干燥,导致性生活疼痛,并易继发霉菌感染。
(二)、内脏外分泌腺体病变:
1、呼吸系统:17%的患者可有干咳表现,30%-50%的患者有肺间质的病变,严重者出现肺大泡,是导致该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2、消化系统:胃肠道症状多见,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肝脏肿大、反复肝酶升高,病理为自身免疫性肝炎,这在临床容易误诊或漏诊。
3、泌尿系统:约30%的干燥综合征患者有肾脏病变,其中90%为远端肾小管的损伤。尿液浓缩障碍会出现多尿、烦渴;酸化功能障碍会出现低钾性麻痹、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骨折等),有报道30%-40%的低钾血症与干燥综合征有关。
(三)、淋巴瘤:5%-10%的患者有淋巴结的肿大,至少50%在病程中内脏出现大量淋巴细胞的浸润。在干燥综合征出现的5年内要高度警惕形成淋巴瘤。在出现淋巴瘤之前往往有巨球蛋白血症和高γ球蛋白血症,发生淋巴瘤后球蛋白水平下降或恢复正常,自身抗体消失。当出现脾脏、腮腺、淋巴结的持续肿大,伴有咳嗽、肺部结节、雷诺现象等,要高度警惕淋巴瘤的出现。
二、外分泌腺体以外的病变:
1、皮肤病变:紫癜样皮疹最常见,主要分布于下肢,重者见于臀部,上肢少见,消退后有色素沉着。
2、关节肌肉病变:70%的患者会出现关节疼痛,但很少出现关节的变形。
3、神经系统病变:10%的患者会出现神经系统损伤,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病变。表现为颅神经炎、中风、癫痫、多发性硬化症、精神意识障碍等
4、雷诺现象:见于13%的患者。
5、甲状腺功能低下:见于15%-20%的患者。
6、血液系统病变:25%的患者出现贫血,15%的患者出现血小板明显下降,尤其是后者是干燥综合征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实验室检查:
1、高球蛋白血症:为本病的特征之一。尤其是IgG最明显,其升高程度往往与临床表现呈正相关。
2、自身抗体:75%的患者抗核抗体阳性,以抗SSA和抗SSB阳性率最高,分别是75%和52%,抗SSB的特异性更高。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阳性提示有甲状腺的损伤,抗线粒体抗体阳性往往提示肝脏的病变。约3/4的患者有RF阳性。
3、唾液腺检查:唾液流量监测;腮腺造影;
4、泪腺检查:滤纸试验,角膜染色试验。
治疗:
目前西医对本病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处理,缓解症状。对合并明显内脏损伤者给以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
中药治疗该病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改善患者的外分泌腺病变造成的损伤。中医认为,本病属于“燥痹”的范畴,总的病机是“燥胜则干”,主要是燥邪损伤胃、肺、肝、肾之阴,导致五脏阴阳失调、阴虚阳亢;或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郁而化火,耗伤阴津。秋季天气干燥,容易诱发或加重。治疗方面,中医认为“燥者濡之”,治宜养阴清热,根据受累脏腑的不同各有侧重,或养血柔肝,或补肾养阴,或养胃生津,或润肺养阴,不一而足,或肺胃肾肝同时兼顾。辩证同时,往往化瘀通络贯穿始终。只要辨证准确,就要守方守法,多服方能见效。
另外,饮食宜清淡为主,忌辛辣和肥甘厚味之品;保持乐观、积极向上心态;适当锻炼。这些方面也有利于该病的改善和预防。
本文系李松伟医生授权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9 13:03
王女士,50岁,诉反复的口干、眼干10余年了,伴有双下肢反复的皮疹,曾先后到口腔科、消化科或皮肤科治疗,也到眼科就诊,均无明显效果,非常痛苦。其子女在网上查询发现该病可到风湿免疫科就诊,在医院做了相关检查,最后被确诊为干燥综合征,经中西药治疗1个月,症状明显缓解,其它表现也好多了,心情好多了。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李松伟
那么什么是干燥综合征呢?我今天给大家做一下简单介绍。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主要累及全身外分泌腺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也是风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唾液腺和泪腺的受累为主,主要表现为口干眼干。然而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皮肤、阴道等外分泌腺往往也会累及出现相应表现,部分还会出现血液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损伤等等。
病因:首先是遗传因素,研究表明干燥综合征存在某些易感基因,干燥综合征患者的直系亲属患 该病的风险往往高于正常人群;其次是环境因素,研究证明病毒感染可能诱发本病,如EB病毒;还有性激素,该病多发于女性,提示雌激素高水平可能参与了该病的发生发展。
发病机制:该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性激素等多因素共同参与下,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异常反应,进一步通过各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造成组织损伤。其主要病理改变是淋巴细胞浸润,在易感基因的背景下和环境因素的诱发参与下,导致外分泌腺组织细胞过度凋亡并表达自身抗原,进而引起淋巴细胞侵入靶器官,如唇腺、唾液腺、泪腺、胰腺、肾间质、肺间质、消化道黏膜、肝内胆管等导致靶器官的损伤。
临床表现:
一、外分泌腺体病变:
(一)、浅表外分泌腺体病变:
1、口干燥症:常常是首发症状,可见于80%的患者,严重者进干食必须用水送下。40%有唾液腺肿大,以腮腺肿大多见,反复腮腺肿大多见于年轻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50%的患者由于唾液减少,牙齿失于营养,呈小片状或粉末状脱落,被称为“猖獗齿”,这是干燥综合征的典型表现之一。
2、干燥性角膜炎:表现为眼干涩、少泪甚至无眼泪、痒痛、畏光、烧灼感、异物感等,严重者角膜混浊、溃疡或穿孔。
3、皮肤干燥无华、瘙痒。
4、鼻腔、咽部干燥,嗅觉下降。
5、外阴和阴道干燥,导致性生活疼痛,并易继发霉菌感染。
(二)、内脏外分泌腺体病变:
1、呼吸系统:17%的患者可有干咳表现,30%-50%的患者有肺间质的病变,严重者出现肺大泡,是导致该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2、消化系统:胃肠道症状多见,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肝脏肿大、反复肝酶升高,病理为自身免疫性肝炎,这在临床容易误诊或漏诊。
3、泌尿系统:约30%的干燥综合征患者有肾脏病变,其中90%为远端肾小管的损伤。尿液浓缩障碍会出现多尿、烦渴;酸化功能障碍会出现低钾性麻痹、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骨折等),有报道30%-40%的低钾血症与干燥综合征有关。
(三)、淋巴瘤:5%-10%的患者有淋巴结的肿大,至少50%在病程中内脏出现大量淋巴细胞的浸润。在干燥综合征出现的5年内要高度警惕形成淋巴瘤。在出现淋巴瘤之前往往有巨球蛋白血症和高γ球蛋白血症,发生淋巴瘤后球蛋白水平下降或恢复正常,自身抗体消失。当出现脾脏、腮腺、淋巴结的持续肿大,伴有咳嗽、肺部结节、雷诺现象等,要高度警惕淋巴瘤的出现。
二、外分泌腺体以外的病变:
1、皮肤病变:紫癜样皮疹最常见,主要分布于下肢,重者见于臀部,上肢少见,消退后有色素沉着。
2、关节肌肉病变:70%的患者会出现关节疼痛,但很少出现关节的变形。
3、神经系统病变:10%的患者会出现神经系统损伤,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病变。表现为颅神经炎、中风、癫痫、多发性硬化症、精神意识障碍等
4、雷诺现象:见于13%的患者。
5、甲状腺功能低下:见于15%-20%的患者。
6、血液系统病变:25%的患者出现贫血,15%的患者出现血小板明显下降,尤其是后者是干燥综合征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实验室检查:
1、高球蛋白血症:为本病的特征之一。尤其是IgG最明显,其升高程度往往与临床表现呈正相关。
2、自身抗体:75%的患者抗核抗体阳性,以抗SSA和抗SSB阳性率最高,分别是75%和52%,抗SSB的特异性更高。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阳性提示有甲状腺的损伤,抗线粒体抗体阳性往往提示肝脏的病变。约3/4的患者有RF阳性。
3、唾液腺检查:唾液流量监测;腮腺造影;
4、泪腺检查:滤纸试验,角膜染色试验。
治疗:
目前西医对本病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处理,缓解症状。对合并明显内脏损伤者给以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
中药治疗该病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改善患者的外分泌腺病变造成的损伤。中医认为,本病属于“燥痹”的范畴,总的病机是“燥胜则干”,主要是燥邪损伤胃、肺、肝、肾之阴,导致五脏阴阳失调、阴虚阳亢;或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郁而化火,耗伤阴津。秋季天气干燥,容易诱发或加重。治疗方面,中医认为“燥者濡之”,治宜养阴清热,根据受累脏腑的不同各有侧重,或养血柔肝,或补肾养阴,或养胃生津,或润肺养阴,不一而足,或肺胃肾肝同时兼顾。辩证同时,往往化瘀通络贯穿始终。只要辨证准确,就要守方守法,多服方能见效。
另外,饮食宜清淡为主,忌辛辣和肥甘厚味之品;保持乐观、积极向上心态;适当锻炼。这些方面也有利于该病的改善和预防。
本文系李松伟医生授权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