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9 07:4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01:50
关于西皮二六板式的名称来源,有两种说法。一是因其过门旋律为十二板长度,由两个六组成,因此被称为“二六”;另一种解释是因其节奏适中,属于二流节奏,故得名。
在旦角唱段中,如《别姬》的“劝君王饮酒听虞歌”,这段带大过门的旦角西皮二六板式,音域较低,演唱相对轻松。旦角二六板式在保持原板上句落“6”,下句落“5”的基础上,如《别姬》中的“劝君王”上句,落音会变化为高音“1”,这种向上行进的旋律在许多旦角二六唱腔中常见。
西皮二六板式有三种起唱形式,其中最常见的为“碰板”,即仅用一拍的“小垫头”开始唱腔。此外,还有一种是从其他板式转接而来。与西皮慢板通过延伸和扩展形成不同,西皮二六是通过浓缩和简化,以及加速的手段演变而来,节奏比原板更为紧凑,字多腔少,演唱速度较快。
二六板式打破了原板的“眼起板落”模式,改为“板上起唱”。例如《斩黄袍》中的“孤王酒醉在桃花宫”,虽然是老生西皮二六,但节奏较慢,与原板上句落“2”,下句落“1”的落音相同。快二六,如《定军山》和《文昭关》中的部分唱段,速度更快,甚至接近流水板,采用1/4拍记谱,简化了唱腔结构,成为无眼板式,过板起唱,节奏中快速。
总的来说,西皮二六板式在节奏、旋律和起唱方式上都有其独特性,老生行当中的快二六更是保留了原板的部分特性,但速度和结构上有所变化。
西皮是戏曲腔调。明末清初秦腔经湖北襄阳传到武昌、汉口一带,同当地民间曲调结合演变而成。在京剧、汉剧、徽剧等剧种里,西皮都同二黄腔调并用,合称“皮黄”。在湘剧、桂剧等剧种里,西皮又称“北路”,同二黄称为“南路”相对,或合称“南北路”。京剧西皮包括导板(倒板)、慢板(慢三眼)、原板、二六、快板、流水、散板、摇板、回龙等板式。同二黄相比,西皮一般较为高亢刚劲、活泼明快。又有反西皮腔调,也包括二六、摇板等板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