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菻二三则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9 07:4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6 13:18
拂菻,这个历史名称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中都有详细的记载,但需要澄清的是,它并非与隋唐并行的概念,而是两个独立的历史时期。大秦,指的是古罗马帝国,《后汉书》、《三国志》和《晋书》都有提及;而拂菻则指的是后来的东罗马,即Byzantium,这是两个地理上和历史背景都不同的概念。
在古代文献中,汉文对拂菻的称呼并非单一,如《大唐西域记》卷十一的波斯条提到的拂懔和《往五天竺国记》的拂临,还有《魏书》中的伏卢尼国和普岚国。尽管翻译形式各异,但本文主要聚焦于“拂菻”这一术语。
关于拂菻的词源,学术界有过多种猜测。英国学者Henry Yule等人认为它源于拜占庭的首都Bolin,希腊文πολιν;Horth则认为它与耶稣诞生地Bethlehem有关;张星烺则推测是西欧Frank一词的音译。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它源于罗马,中间经过波斯粟特突厥等语言的传播,这一观点基于语音和地理记载的契合性,但缺乏确凿的证据来完全证实。
然而,我在此发现了一个非同寻常的佐证,它并非直接关联地理,而是一位名叫From Kesar的突厥国王。这位国王生活在8世纪上半叶,他的政权控制了包括建陀罗和乌苌在内的地区,与Zabul相邻。他的货币上刻有“From Kesar”字样,并自称为罗马凯撒,旨在对抗阿拉伯的入侵。他的名字在不同语言中都有Rum的转写,如藏文中的Hphrom Gesar,与两唐书和《册府元龟》中提到的拂菻罽婆相符,这似乎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证明拂菻一词源于Rum这一拉丁语词根。
值得注意的是,中文中的“拂菻”并非直接从希腊文翻译而来,而是经历了一段复杂的语言传播过程。粟特文与大夏文的相似性,以及突厥文Purum的拼写,都指向了汉文可能采用了突厥发音的译法,而非直接来自粟特文。此外,对于拂菻罽婆,有两个关键点需要指出:一是“婆”应为“娑”,二是“罽”在古代汉语中的读音为gi,其实际拟音为gisa。
综上所述,拂菻的词源虽然经历了复杂的演变,但通过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我们可以看到它与罗马帝国的深厚渊源,以及在中亚地区的历史影响力。这些线索串联起来,为我们揭示了拂菻这一名称背后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