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9 21:1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0 21:43
在历史长河中,"千牛备身"的统领机构经历了复杂的演变。
最初的线索可以追溯到北朝,北魏宣武帝时期,"千牛备身"作为皇帝亲信出现,与"武卫将军"并列,"置之左右",在宫廷内享有特权。其机构可能与"直阁将军"共同隶属于"领军将军"。
北魏孝明帝中期,领军将军元叉掌权,设立"领左右",推测千牛备身可能隶属于这一机构,形成上下级关系。然而,北魏末期的具体制度化程度尚不明确,但其影响力深远,东魏北齐和隋朝继承并调整了这一制度。
进入东魏北齐,"千牛备身"成为"领军府"下"领左右府"的一部分,虽然领军府有一定的独立性,但不能完全掌控千牛备身。在西魏北周,"千牛备身"的记载较少,仅见于《周书》和《隋书》,存在但信息匮乏。
隋朝时期,隋文帝改革,设置了"左右领左右府"统率禁卫,包括"千牛备身"。开皇十八年增设"左右备身府",大业三年,又调整为"左右骁卫"。这一过程中,原"左右备身府"和"左右领左右府"的职能和关系变得复杂,史书记载含糊。
唐朝时期,"千牛备身"的名称和地位多次变动,如龙朔年间改名为"左右奉裕",神龙元年恢复旧称,同时"左右千牛府"和"左右奉宸卫"也经历了改名和调整。随着"府兵制"的衰落,"左右千牛卫"的权力逐渐转移到北衙诸军。
进入五代,"千牛备身"的名号被废,"左右千牛卫"的将军名号在宋辽金时期仅保留为名义上的称号。这段历史反映了"千牛备身"从北朝到盛唐,再到五代,其机构的变迁和权力转移的过程。
千牛备身是一种高级禁卫武官,出现时间应该早于北魏宣武帝初年,与北魏鲜卑族的军制习惯有关。千牛备身的名字是由千牛刀到千牛备身再到千牛卫,一步步演化来的,《庄子·养生主》说:﹝庖丁﹞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于是,有一种帝王随身携带的防身御刀,叫做“千牛刀”,名字就是典出《庄子》,寓意“锐利可斩千牛”。后来,北朝北魏的时候,出现了一种高级禁卫武官,他们除了负责皇帝的安全,还掌执御刀“千牛刀”,这种禁卫武官就是“千牛备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