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19:50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04:00
实质是内阁掌握政权。威胁:这将对袁世凯滥行权力进行*。
**的*架构,宋教仁主张“责任内阁制”。宋教仁坚持责任内阁制的一个重要的现实目的就是要*大总统的权力。因为当时*党高层已经商定,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表示赞成共和,临时大总统的位置就要拱手让与袁世凯。宋教仁对袁世凯素无好感,不相信袁世凯真心赞成民主共和,而当时*党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通过实行责任内阁制。
当时,举袁世凯为总统几乎成为无法改变的事实,若实行总统制,政权则掌握在袁世凯手中;若实行责任内阁制,政权将集中于内阁,*党人还有机会通过议会竞选来控制内阁。他希望凭借责任内阁制,将**的实际权力牢牢掌握在*党手中。
扩展资料:
宋教仁主张议会*,要建立责任内阁制,这是他的一贯主张。责任内阁,相当于现在德国的政体模式,掌握实权的是总理,这和孙中山的主张并不一致。孙中山主张的是总统内阁制。*二年,国家稳定了,同盟会联合了其它一些小党组成*,名义上孙中山是领袖,但孙中山没有担任*总理的位置。
“于是一般同志问我有何办法。我谓事已至此只有起兵。因为袁世凯是总统,总统指使暗杀,则断非法律所能解决,所能解决者只有武力。”当时黄兴虽然也认为刺杀宋教仁的幕后主使是袁世凯,但是在解决方案上,黄兴又认为现在已经是*时期,已经是法治时代,不宜动用武力,最好还是按照法律程序惩办真凶。
后来在护国战争中反对袁世凯的梁启超、蔡锷等人,此时也公开声明,反对“二次*”,上海总商会以投票方式表决,予以反对。主张军事讨伐的,只有戴季陶等人,但孙中山不为所动,主意已定,毅然决定“兴兵讨袁”,只是可惜,两个月后,江西、上海等地发起的讨袁之战,以失败告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宋教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04:00
实质是内阁掌握政权。目的是削弱袁世凯的权力。改组*,宣传*的主张,使*在国会大选中成为第一大党。威胁:这将对袁世凯滥行权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