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性评价如何在科学中的实施?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19:3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3 05:33
学生《科学》学习态度过程性评价
1.评价现状
积极的学习态度是有效学习的重要保障。学习态度不端正,不可能获得好的学习效果。《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内容标准之一,从中也体现了科学学习态度的重要性。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很重视学生良好学习态度的培养,经常采用口头表扬、红花奖励、小组竞赛等方式来激励学生积极发言、认真倾听、合作实验。但没有形成系统的记录,同时没有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没有体验到评价的合理性。到期末时,教师面对学习态度评定却苦无良策,往往根据平时对学生的印象评出优、良、中、差。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在评价时有时甚至还会出现张冠李戴现象。显然这样的评价是缺乏依据的,不公平、不合理的,是不为学生所认同的。
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学习态度方面仍存在着诸多问题:课前准备不积极,资料收集不充分;交流不主动,倾听不仔细;课内实验抢着动手,课外实验不当回事等等。可见,小学生学习态度的缺失已成为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2.成因分析
从当前科学教师队伍来看,很多是兼职的科学教师,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语文、数学教学上;而专职的科学教师周课时量大、任教班级多,还常常兼职学校的科技教学等工作,负担很重,面对学习态度评价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在客观上造成学习态度评价的困难。
从学习态度的内容来看,《标准》中提出“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学习动机是否强烈;能否尊重事实、尊重证据,能否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是不是乐于合作和交流;是否关心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热心参与有关活动”等内容。而“兴趣浓厚、动机强烈、关心科技发展”等内容是对学生个人学习状态的主观描述,与“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知识” 内容相比很难用传统的考试方式进行评价。这在主观上造成学习态度评价的困难。
从评价内容来看,当前评价侧重于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知识的评定,学习态度的评价成绩在期末总评时没有占到足够的比例。这给学生一种错觉,那就是科学态度并不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虽花费了较多的精力,但仍收效甚微。
因此,在不加重教师负担的前提下,建立一个简单易行、公平可信的评价体系,已经是科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运用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定。
二、过程性评价体系的思考
过程性评价倡导以观察学生的日常活动为基础,全面地评定所有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要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根据实践,我们在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主体和评价时机等方面对学习态度评价作了一些思考和分析。
1. 评价内容要清晰
由于学习态度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行为表现的主观性描述,在《课程标准》和《课程标准解读》的“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更多的还是关于理念的阐述,对具体的评价方法的说明还不充分。因此合理地界定评价内容是评价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根据课程标准中有关“科学态度”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常规和各册教材内容,对整个学期的教学活动提出以下几方面的评价内容:一是课内活动评价,包括学生课前准备工作、举手发言和交流、倾听发言、组内合作活动、科学学习手册填写五个方面(见附表一);二是课外活动评价,主要包括课外观察、实验、制作、种植、饲养、收集资料,阅读科普类书籍和自主研究活动等(见附表二)。比如根据课程标准中“关心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提出让学生编制一份反映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小报,引导学生关心当前社会所发生的重大科技活动,在了解科学和谈论科学的过程中保持对科学的兴趣。
2. 评价方法要多样
为了全面地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结合各种活动的特点,可采用多种方法开展评价。课内活动采用评议法,即先由学生从五个方面按要求自评,然后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让学生互评。课外活动则根据活动的性质,由教师对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对科技小制作、科学小报、读书笔记采用实践作品分析进行评价。例如对活动手册评定主要采用“等级+评语”的方法,作业质量上(探究方法的合理性,结果的正确性)分“优秀、良好”两等,对于达不到“良好”的学生延缓评价,并及时了解情况找出原因,进行辅导,帮助他们达到良好级以上。作业态度上(书写,格式,能否按时完成)分A、B两个等级。适当的时候附上一些“很认真”、“方法有创意”等评语。同时还要注意评价方法的灵活性,如果学生对某次课外活动评价不满意,可以与教师协商,暂不纪录成绩,学生经过更充分的准备之后,可以再次参加评价。实际上,学生在再次准备的过程中,肯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和提高,这就体现了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①
3. 评价主体要多元
考虑到评价内容的复杂多样和教师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并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在课堂评价时,以学生的自评和组评为主。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现状与目标的差距,而且可以促使学生逐步学会自我监控、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不断提高他们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形成独立自主、开拓创新的人格特征。学生的互评是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组织下,个人汇报自评结果,组内同学发表意见,同意或否定,并说出理由。这样可以正确地评价组内每位同学,使学生之间便于观察和发现他人的优点,使每个学生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大家都看在眼里,从客观上给学生一种压力,促使每个学生发扬成绩,改正不足。而课外活动的评价则以教师评价为主。
4. 评价时机要全程
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因而学习态度评价不能仅在期末结束时进行,而必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传统的评价以总结性评价为主,强调了评价的评定功能和甄别功能,现代教学评价倡导过程性评价,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除了要对学生每节科学课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外,还要对所有课外科学活动进行评价。这样学生也会明白:他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教师的关注,他必须踏踏实实的去做。
三、过程性评价方案的实施
下面以五年级(上册)科学为例,谈谈如何借助评价方案,运用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科学学习态度进行评定。
1. 制订评价方案
五年级上册学生科学学习态度评价方案
各位同学:
为了使大家更好的学好科学课,改变目前课内活动不积极、课外活动不重视等不良习惯,提高期末科学学习态度评价的公平性、合理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态度评价作出以下规定:
1. 课内学习态度的评定。评价内容分五个方面:课前书籍、学习用品摆放整齐,铃声响能及时就座;举手发言和交流一次以上;倾听认真,知道同学老师说的内容;组内分工合作好,不争抢材料;科学学习手册填写及时认真。做到五个方面得一颗“★”,做到四个方面得一颗“▲”,做到三个方面得一颗“●”。先由自己自评,然后在小组长的组织下互评,最后由小组长书写成绩,填写在课内活动评价表里。
2. 课外活动态度由老师根据大家上交的各种作品、作业的质量进行评定,并及时记录在课外活动评价表里。
3. 用“争星制”评价成绩。本学期“星星”总量为60颗,其中课内活动39颗,课外活动21颗。在期末学习态度评定时,60—51颗为优秀,50—42颗为良好,41—36颗为合格,35颗及以下为不合格,▲和●仅供参考。在科学成绩总评时,科学态度占30%。
4. 如果对某次课外活动评价成绩不满意,可以与教师协商,暂不纪录成绩,自己经过更充分的准备之后,可以再次参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