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6 09:3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13:10
老子,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作品《道德经》(也称《老子》)闻名于世。作为世界文化名人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他的主张如朴素辩证法和无为而治,对中国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被道教尊为道祖。
在北魏至唐代时期,一种独特的宗教文化艺术形式——造像碑风行一时。不同于一般的佛像碑刻,老子造像碑是少数与道教相关的艺术表现,通常在碑上开龛塑造老子的形象。这些碑刻不仅记载了造像的原因和出资者的个人信息,还可能包含供养人的画像。它们主要发现于河南、陕西、山西、甘肃等地,其中以北魏时期的作品最早,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时期的数量最多,表明了其在北朝晚期的繁荣。隋代后,这一艺术形式逐渐衰落,唐代时期则较为罕见。
老子造像碑的独特之处在于,由于是在碑石上雕刻,作品多为高浮雕,且形体较小,雕刻工艺精细。这些珍贵的实物资料对于研究当时的宗教艺术以及宗教历史具有极高的价值,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理解那个时代宗教文化的重要窗口。
老子造像碑,高1.33米,宽0.62米,厚0.17米,青石刻成,长方形,平首,无座,无边饰。*四年(1915年)鹿邑县知事王光弟募工按拓片摹勒而成。画面为老子怀抱如意钩,骑青牛过函谷的故事。通版皆为线刻,形态*真,祥云缭绕,雄关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