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人不承认借钱的行为构成诈骗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6 02:3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1 15:57
欠债不还是否涉及到诈骗之行为,需根据具体案情来进行分析判断。
首先,倘若涉事人员并未在借款过程中采取不当手段侵吞、占有或者将款项挪作他用,即便无法按期偿还债务,只要其承认责任,依然应划入民间借贷纠纷的范畴,不被视为诈骗行为。
然而,如果涉事人员在借款之时已经蓄意非法占有这笔款项,又符合诈骗罪的判定标准,那么他们便可能会构成诈骗罪。
关于诈骗罪的构成要素如下所述:
首先,行为人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的性质,即在借钱的时候已经产生不打算还款的意图;
其次,他们需要采取虚伪的言行,故意误导出借方,让他们相信借款人有足够的还款能力,从而诱使对方借给出资人。
这种行为会导致出借人遭受较大的经济损失。
其中,诈骗罪的量刑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a)冒犯公私财物,金额达到较大程度的,如果诈骗的公私财物价值在三千元至一万元之间,犯罪嫌疑人将会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惩罚,同时附带有罚金的处罚;b)对于那些诈骗数目较大,或者存在其他恶劣情节的犯罪嫌疑人,如果诈骗的公私财物价值在三万元至十万元之间,他们将会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处罚,同样会附带罚金的缴纳;C)最后,对于诈骗数目特大幅增加,或者存在其他极为恶劣情形的犯罪嫌疑人,如果诈骗的公私财物价值在五十万元及以上,他们将会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严厉惩罚,以及罚金或者没收全部财产。
至于诈骗罪的兹事体大,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1)从本质上看,诈骗罪主要侵害的对象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2)从行为方式来看,诈骗罪主要通过欺骗手段来获取较大数量的公私财物;
(3)从行为主体看,诈骗罪的承担者不限个人,单位犯罪亦包含在内;
(4)就主观心态而言,诈骗罪必须是行为人为故意,故意即是表示他们知道自己行为的恶劣后果,却仍然有意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