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5 10:5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2 10:25
在超声检查中,不同组织的声波衰减程度因其密度差异而有所不同,这直接反映了组织的正常或异常状态。回声的高低与组织密度密切相关:低回声区显得较暗,而高回声区则显得明亮,无回声区域则是黑色,通常代表液态区域,如血液、胆汁和尿液等。
描述回声强度时,我们通常将图像分为强回声、等回声、低回声和无回声四个等级。判断标准是参照正常脏器的回声强度,或者将病灶区域的回声与周围组织的对比。例如,液体表现为无回声,结石或钙化呈现为强回声。正常人体软组织的回声强度从强到弱依次为:肾窦、胎盘、胰腺、肝脏、脾脏、肾皮质、皮下脂肪、肾髓质、脑、静脉血、胆液和尿液。
回声分布的描述则关注图像中的光点分布,分为均匀和不均匀、密集和稀疏。对于病灶部分,我们用“均质”或“非均匀”来刻画其回声特性。
回声形态的细节也十分重要,如光团(明亮的结团状,有清晰边界)、光斑(小片状,边界清晰)、光点(细小点状)和光环(圆形或类圆形的回声环)、光带(条带样回声)等。
在某些情况下,还会用形象化的命名来突出特殊的声像图征象,如“靶环”征、“牛眼”征、“驼峰”征和“双筒*”征等,这些都是对特定病变特征的有效描述手段。
B超的原理是利用不同组织的不同声阻抗,当声波穿过时,在两种组织之间形成声学界面,出现不同的回声区。常见的为高回声,等回声,低回声,无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