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5 10:4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8 23:50
巴陵戏的诞生和演变历程可以追溯到明朝,据史书记载,岳阳在崇祯十六年(1643年)已经有了用楚语演绎情感丰富的戏曲表演。巴陵戏的始祖洪胜班,特别是生角大王洪玉良,被认为是这一剧种的鼻祖。在万历年间,昆腔盛行全国,对巴陵戏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天官赐福》、《打三星》等昆腔剧目仍被保留并用于演出。
清代乾隆年间,巴陵戏在与其他地方戏种交流中,融合了徽调和襄阳腔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弹腔,分为南、北路。剧目和表演艺术的丰富使得巴陵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以弹腔为主的多声腔剧种。在清代末期,巴陵戏达到了鼎盛,以“巴湘十三块牌”和“巴湘十八班”为代表的专业剧团活跃于湘、鄂、赣三省,甚至影响了皮影戏和木偶戏,城乡的戏台建设也随之兴盛。
在历史的长河中,巴陵戏与其他剧种的交流频繁,如与湘剧艺人合作演出,相互学习,促进了艺术形式的成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陵戏在政府的支持下得到了新的发展机遇,艺人们组建专业剧团,通过传统艺术的挖掘和教学,传承并发展了剧种。2006年,巴陵戏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了国家对其文化价值的高度重视。
巴陵戏,原称“巴湘戏”,因艺人都出自巴陵和湘阴而得名。又因它的形成和主要活动地区是岳阳(旧岳州府),民间称为岳州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