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道家与儒家的争斗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5 10:5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9 01:38
法家思想的严酷直接导致了秦朝的灭亡,在接下来的另一个朝代——汉朝建立后不久,当时的丞相曹参从稷下黄老学派的发源地——齐地,找到了黄老思想的星火,并将其引向全国,成为了当时整个国家的指导思想。
在黄老学派“无为而治”的思想指导下,长期战乱带来的创伤很快愈合,一个名为“文景之治”的盛世开始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司马谈(司马迁之父)第一次提出了道家的概念,使道家思想有了自己正式的名称。他说:“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他又说道家“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旨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司马谈所说的道家其实主要指黄老学派,后来,人们进一步拓展这个概念,把所有在《道德经》影响下形成的思想流派,如杨朱学派、关尹学派、庄子学派、黄老学派等,统统归入道家的行列,使道家思想呈现出斑驳芜杂的特点,这也是许多道家思想被归入杂家的原因。
在文景之治的末期,还出现了道家思想巅峰性的著作——《淮南子》。另外,司马迁的《史记》也渗透了浓厚的黄老道家的思想,由于“无为而治”带来的繁荣,司马迁还空前绝后地讨论了经济运行规律和企业家的精神。
不过,当时黄老思想成为主流,是建立在天子、诸侯和军功阶层三权分立、皇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的基础上的。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诸侯势力大大削弱、军功阶层也是一代不如一代,权力膨胀起来的皇帝,再也无法容忍黄老道家“清静自然”的约束,于是,主张尊君隆礼的儒家思想取代了道家思想,成为了国家的正统思想。这样的局面此后延续了将近两千年。
儒家思想取代了道家思想成为了国家的正统思想后,黄老道家思想并没有完全消失。大多数时候,统治者像汉宣帝说的那样,是“霸王道杂用之”。即有时是“外儒内法”,有时是“外用儒术,内用黄老”,每当君权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部分限制时,黄老道家就会复活,并带来经济文化上的繁荣,因此民间有“治世道,乱世佛,由治到乱是儒家”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