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5 08:1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5 07:57
中成药是按照固定中医处方制成一定剂型的商品制剂,有蜜丸、水丸、冲剂、粉片、片剂、水剂、糖浆、药膏、口服液等多种剂型。其特点,方便携带,可以及时服用,没煎煮的麻烦,应用恰当可以达到疗效可靠、价格低廉、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千百年来一直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但是若对中成药的药性及中医治则理论一知半解,往往使用不当,治疗欠效,甚至加重病情,贻误治疗时机。
剂型是指药物制剂的形态。目前常见中药剂型有40多种,既有汤、丸、散、膏、丹、酒、胶、露等传统剂型,又有片剂、冲剂、针剂、胶囊剂、气雾剂等现代剂型。
一、常用的十种中药剂型及特点如下:
1、汤剂
是中药应用最常见的一种剂型。其优点是可以根据病情变化灵活加减,以达到个体化优效治疗。汤剂多为复方,一般君臣佐使明确,制备简单,吸收较快。但容积较大,多苦味,不便于出差旅游随身携带,保存对环境有需求,否则容易变质。将一贴中药加水煎煮取汁,反复2~3次,并将各次所得滤液混合均匀,分2~3次服。其特点是处方加减方便灵活,口服易吸收且奏效快。但汤剂存在煎煮麻烦,不易保存等不足之处。
2、丸剂
俗称丸药,为古老的剂型之一。系药材细粉加粘合剂或药材提取物与赋形剂制成的圆球状剂型。由于它具有服用、携带方便,借助包衣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以及作用缓和、持久等特点,因而常用于慢性病的治疗及调和气血。根据粘合剂种类的不同而分为水丸、蜜丸、糊丸、蜡丸、浓缩丸等5种。水丸价格低廉,但放置后往往变硬,在体内难以及时发挥药效。蜜丸多用于慢性病或衰弱患者,但贮存日久易生虫霉败。蜡丸服用时应加热使之熔化后温服。浓缩丸体积小,含药量大,便于服用,但因其崩解度有时不符合要求而影响疗效。
3、冲剂
呈颗粒状,临用时加温开水冲,系指药材细粉或提取物等制成的干燥颗粒状制剂,是汤剂、糖浆剂和浸膏剂的发展,服用方便,味道好,最适合慢性病患者及儿童,是汤剂的新发展,既保持了汤剂药效发挥快的特色,又克服了汤剂体积大,容易*变质的缺点。再则加入多量糖粉,具有糖浆剂的特点,对小儿尤为适宜。如感冒冲剂、止咳冲剂等。
4、散剂
俗称药粉。系将一种或多种药物粉碎均匀混合而制成的干燥粉未状剂型,是最古老的剂型之一。既可内服又可外用,如锡类散,内服可治结肠溃疡,外用吹喉可治口腔粘膜溃疡、咽喉溃烂等。此外还有活血止痛的七厘散;利水通淋的五苓散;吹鼻取嚏的治中风窍闭的通关散等。散剂加工简便、使用方便、吸收迅速,缺点是芳香性成分容易挥发而影响疗效。有的刺激性较大,而且容易吸湿变质,需要密闭贮存。
5、膏剂
又称煎膏剂。分为内服和外用两种膏剂。内服膏剂是将药物用水煎煮,去渣取汁,浓缩后加入炼蜜或糖制成的稠厚半流体状的剂型。其特点是质稠味带甘甜,药性平和,便于服用和吸啤,奏效快。外用膏剂,多为膏药,用植物抽提取药物中有啤成分,加红丹炼制而成,通过外贴治疗疥癣疮疡或风湿痛等疾病。
6、酒剂
是用黄酒(乙醇含量约15%)或白酒(乙醇含量约50%~60%)为溶媒,将中药浸出的一种剂型。有时还加入蔗糖或蜂蜜来矫味。制作简单,久贮不坏,内外服用均可。常用的有追风活络酒等,以及适于作补益饮料的参茸酒、人参药酒、史国公酒等。其特点是用量少、吸收好、奏效快。但只适用于寒性、虚性疾患,不会饮酒及不宜饮酒者慎用或禁用。
7、片剂
是目前临床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剂型。根据药粉与浓缩浸膏的比例制成生药片、浸膏片、半浸膏片等。片剂具有体积小、剂量准确、质量稳定、服用及携带方便等优点。其缺点是儿童和昏迷病人不便吞服,存储不当会崩解等。
8、滴丸
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高效、速效的口服剂型,多用于难溶性的、不易吸收的或有刺激性的药物,是丸剂的革新。服用后,辅科迅速溶解,而使药物呈微
粒析出,吸收较快。如苏冰滴丸、芸香油滴丸等。
9、膏滋
为中药传统膏状的口服剂型。它以滋补为主,且因含有蔗糖、蜂蜜而味美适口。如十全大补膏、枇杷膏、益母草膏等。
10、膏药:俗称黑膏药,是将药物用油熬炼后制成,具有消肿、拔毒、去腐、生肌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风湿疼痛等症。如狗皮膏及万应膏等。
二、中成药的服法
1、抓主症,巧分析,选择适当药物。一般中成药的外包装,皆标有药名、功用、主治、组成、服法等有关内容。选择中成药时要善于依据中医的理论知识,抓住疾病的主要症状,对疾病作出正确判断后,选择与病情相应的中成药。如感冒一病,有风寒、风热、暑湿、气虚诸型,如果你发热重怕冷轻,可以选用具有疏散风热作用的羚羊感冒片;同理,抓住发热轻怕冷重的主症就可以描准感冒清热冲剂;夏季感冒而发热汗出,心烦口渴者,用蕾香正气丸、水、胶囊最宜,若反复感冒,伴见神疲乏力,出汗怕风,则以玉屏风口服液最当。如果能善于抓住主症,巧分析,则可收到药到病减或病除的效果。
2、看剂型,明功效,注意服用方法。中成药剂型很多,由于其功效及服用机理不同,各有各的用法。一般内服中成药都需用温开水送服。大蜜九应先嚼烂或切碎后分次温开水送服,不可整粒吞服。神志昏迷者要事先将所用药开水调成糊,由鼻饲管灌服,万不可硬撬牙齿,以免损伤口腔和牙齿。婴幼儿服药比较困难,可以将药分多次少量服用,或适当调以清水或稀米粥服用。
一般外用药均不宜内服,特别是提毒散、如意金黄散、通窍散等含有毒成分的药物。外用中成药用法不尽相同:珍珠散、生肌散等宜直接撒于疮面;如意金黄散宜醋调敷患处;武力拔毒散宜用蛋清调匀摊于油纸上,再敷患处等等。各种调配法皆有利于增强药力。此外,膏药在火烘烊后要等其稍冷。以免烫伤皮肤:吹喉药吹喉时应稍向侧面,以免吹人气管,滴耳药在滴药前应先清洗外耳道。
3、究病源,重病本,适当选择药引。药引对于中成药也一样不可缺失。中医治病讲求治疗病本(根),药引的意义在于载药直达病所,促进疗效。如人参再造丸、大活络丸、七厘散等,宜用温黄酒送服,以利温经通络,活血行瘀。附子理中丸、藿香正气丸等宜用生姜汤送下,以温散里寒,安胃止呕。六味地黄龙、金匮固精丸等宜淡盐汤送服,以引药人肾,增进疗效。至宝锭宜用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煎汤送服以增强解毒退热作用等。
4、审病时,病势,掌握服药时间。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转归与时辰变化密切相关,人与自然界是相应的,这是时间医学的基本思想。服用中成药也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服药时间。一般内服中成药,滋补或补虚之品,多是早晚空腹各服1次。如滋补之类药,人参养荣丸、六味地黄丸、十全大补丸等,宜于饭前空腹服用。健胃、顺气、消食之类的,大山楂丸、香砂养胃丸、人参健脾丸、保和丸等宜饭后15分钟左右服,对肠胃有刺激的药宜饭后服。天王补心丹、拍子养心丸、安神定志丸等镇静安神药宜睡前半小时服。化虫丸、肥儿丸等治疗肠寄生虫的药宜清晨空腹时服。冠心苏合丸、黑锡丹等应在疾病发作时服。外敷的金黄散等,每天换一次;生肌收口的九一丹等每天换一次;布膏药、橡皮膏贴2-3天后局部发痒时取下,隔1-2天再贴。至于疗程,急性病痊愈即可停药。慢性病以20-30天为1疗程。
5、遵医嘱,明法度,谨守药物禁忌。药品说明中的禁忌必须严格遵守。在服药期间,一般忌食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品。如热证忌辛辣、油腻;寒证忌生冷;孕妇慎用破血通经、行气导滞、泻下逐水药;皮肤病、疮毒、哮喘、咳嗽患者忌食鱼,虾等海味食物等。
此外,服用中成药要严格按照包装上的药剂量使用。若用量过小,则影响疗效;用量过大,也会产生不良后果。尤其有毒的中药更不宜超量,以免中毒。每次选用的中成药以1~2种为宜。小儿剂量1岁为*的1/4;2-5岁为*的1/3;5-10岁为*的1/2;10岁以上可考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