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5 08:1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9 04:15
血流中的红细胞由于胞膜表面的负电荷特性,通常保持着约25纳米的间距,分散悬浮,下沉速度较慢。这种稳定性主要依赖于血浆中的唾液酸形成的zeta电位,它使得红细胞之间保持排斥,沉降缓慢。然而,当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或球蛋白增加时,zeta电位降低,红细胞易于黏聚形成串状,导致接触面积减小,血浆阻力减弱,血沉速度加快。相反,白蛋白和糖蛋白则有助于减缓血沉。血脂水平也与血沉有关,胆固醇会加速血沉,而卵磷脂则有减缓作用。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沉降力与血浆回流的阻力保持平衡,使得血沉稳定。贫血时,红细胞数量减少,对血浆的阻逆力下降,血沉会加速。相反,红细胞增多症时,血沉会减慢。红细胞的形状也影响血沉,直径大、厚度小的红细胞会加速沉降,而球形红细胞由于不易形成串状,所以沉降较慢。此外,血沉管的位置也影响结果,垂直放置时,红细胞受到的阻逆力最大,血沉速度最快,而倾斜放置时,红细胞的移动路径和血浆的上升会产生差异,进一步影响血沉的速率。
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tate,ESR)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而言,简称血沉。在健康人血沉数值波动于一个较狭窄范围内。在许多病理情况下血沉明显增快。红细胞沉降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将抗凝的血静置于垂直竖立的小玻璃管中,由于红细胞的比重较大,受重力作用而自然下沉,正常情况下下沉十分缓慢,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称ES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