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5 10:1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2 10:57
牙列缺失的临床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口内全面的牙齿丧失,导致面容变化,如面下1/3的缩短、软组织塌陷、皱纹加深和口角下垂,显得苍老。
2. 患者在语音表达上受影响,齿音和唇音发音可能出现不清的情况。
3. 咀嚼功能显著下降,日常饮食可能变得困难。
4. 牙槽嵴、口腔黏膜和颞下颌关节肌肉会经历退行性改变,长期的牙列缺失会导致这些组织的结构和功能逐渐衰退。
牙列缺失后的组织改变:
(一) 牙槽嵴吸收
牙齿缺失后,牙槽骨因失去功能刺激,骨质改建和吸收,形成不可逆的慢性过程。影响因素包括:牙齿缺失原因,如牙周病或龋齿导致的吸收差异;缺失时间的长短,初期吸收速度快,两年后趋于稳定;骨密度,疏松部位吸收更多;牙槽嵴受力情况,不良义齿可能导致局部压力过大;以及全身健康状况,如骨质疏松会加速吸收。
牙槽嵴吸收的分级有助于评估修复效果,根据形态可分为丰满、刀刃状、低平和基骨吸收四级。
(二) 软组织改变
随着牙列缺失和年龄增长,软组织如咀嚼粘膜、肌肉和唾液分泌都会出现退行性变化。口唇部组织支撑减弱,下垂,面容显老,口底和前庭沟深度减小,口角下垂,整体上使面部外观显得衰老。
总的来说,牙列缺失不仅影响口腔功能,还导致一系列的面部形态和生理改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全身健康状况进行治疗和修复。
牙列缺失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上颌或(和)下颌牙列全部缺失,牙列缺失后的颌骨又称为无牙颌(edentulous jaw)。牙列缺失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老年人,根据全国第二次口腔健康流行病调查报告(1998年3月),65-74人群中发病率在10.51%,常见病因是龋坏和牙周炎。牙列缺失会严重影响牙齿原有的咀嚼、美观、辅助发音、生理刺激等功能,会对患者身心带来很大影响,应当尽早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