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6 01:3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8 22:14
惠州、河源、深圳、广州、韶关、潮州、海陆丰与梅州客家实为一整体。自古以来,惠州、梅州、深圳、韶关、河源、海陆丰即为广东客方言区。光绪年间的《嘉应州志》卷8记载,嘉应州及兴宁、长乐、平远、镇平(蕉岭)四县,潮属之大埔、丰顺二县,惠州府属之永安(紫金、龙川、河源、长宁、和平、归善、博罗,一州七县),其土音皆可相同。广州人谓以上各县人为客家人,谓其话为客家话。清末古文与语言学家章太炎在《新方言》“岭外三州语”卷序言中表示,广东惠、嘉应二州,东及潮之大埔、丰顺,其民字晋末逾岭,宅于海滨,言语敦古,与土著不相能。余尝问其邦人雅训旧音,往往而在,即著之《新方言》。可见自古以来,粤东的梅州、惠州、河源地区的方言被界定为客家话。
从梅州、惠州、河源、深圳、海丰的政区隶属的变动来看,公元331年,即东晋咸和六年,置辖地六县的东官郡,其范围包括珠江三角洲及惠潮一带,郡治在宝安县。当时宝安县辖地大概为今天的东莞市、深圳市和香港。取名“宝安”,是由于今属东莞市的宝山,古时产银,银在当时来说是十分宝贵的,所以“言宝,得宝者安,凡以康民也”。另一种说法是,“邑地枕山面海,周围二百里,奇形胜迹不一而足,而山辉泽美,珍宝之气萃焉,故旧郡名以‘宝安’”。今天梅州地区的兴宁、五华在历史上曾经是惠州府的属县。隋、唐、明、清很长一段时期兴宁、五华都为惠州属地。惠州最早是隋开皇十年(590),在梌山(今中山公园)设立循州总管府,辖归善、博罗、河源、新丰、兴宁、海丰6县。 隋大业三年(607)改龙川郡,辖归善、博罗、海丰、河源,兴宁5县。唐武德五年(622)改为循州总管府,管循、潮二州、循州辖归善、博罗、罗阳、海丰、陆安、河源、石城、兴宁8县。 唐嗣圣元年(684)改为雷乡郡,辖归善、博罗、海丰、河源、雷乡5县。唐天宝元年(742)改为海丰郡,辖归善、博罗、海丰、河源、雷乡,兴宁6县。唐乾元元年(758)改为循州,辖归善、罗阳、海丰、河源、雷乡、齐昌6县。 五代南汉乾亨元年(917)改为祯州、辖归善、博罗、海丰、河源4县。 宋天禧四年(1020)三月,避太子赵祯讳,改为惠州,自此有了“惠州”之称。 元至元十六年(1279)称惠州路,仍辖归善、博罗、海丰、河源4县。洪武二年(1369)增辖龙川、长乐、兴宁、正德十三年(1518)增辖和平县,隆庆三年(1569)增辖永安县、长宁县、崇祯六年(1633)增辖连平州。 清雍正九年(1731),惠州府辖归善、博罗、海丰、河源、龙川、长乐、兴宁、和平、长宁、永安11县及连平州。到雍正十一年(1733),长乐、兴宁才划归梅州管辖,一直至今。
兴宁建县于东晋咸和六年(331年),由古龙川分治而立,县辖区有今五华、兴宁全境以及龙川县东部和紫金县东北部。南朝齐永明元年(483年)至宋天禧三年(1019年),数次析古兴宁置齐昌县(府),辖境多次变迁。自宋熙宁四年(1071年)分设长乐县(今五华县)后,县境相对稳定。而惠州的紫金、龙川、河源、和平就是今天的河源属地。南朝齐永明元年(公元483年),龙川县分出了河源、新丰两县,都隶属广州南海郡。从此有了河源县的建制。 南朝梁武帝天监二年(公元503年),河源县隶属梁化郡。隋文帝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改梁化郡为循州,治所在归善(今惠州市东),管辖归善(今惠阳)、博罗、河源、兴宁、海丰等县,当时龙川县并入河源县。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循州改为龙川郡,治所在今惠阳东北,休吉县(即新丰县)并入河源县。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龙川郡又复名循州,河源县曾分出一个石城县,至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石城县又并入河源县。 五代南汉元享元年(公元917年)增设祯州,治所在原循州治所,辖归善、博罗、海丰、河源等县;循州的治所迁至雷乡,辖雷乡县(唐朝时从兴宁分出,后改为龙川县)和齐昌府(后改兴宁县)。宋真宗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改祯州为惠州。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循州并入惠州府,惠州府管辖七个县(归善、博罗、海丰、河源、龙川、长乐、兴宁)。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划出河源县和龙川县部分地区设置和平县。明穆宗隆庆元年(公元567年)划出河源、英德、翁源三个县的部分地区设置长宁县(1911年改名新丰县)。明思宗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划出河源、和平、新丰、翁源等县的部分地区设置连平州(1912年改连平县),河源县属惠州府连平州。
从惠州、河源、嘉应州的行政区划的变动,不难发现历史以来河源与梅州在行政隶属关系上有深厚的渊源关系,这种源流关系从某种程度而言,为梅州、惠州、河源、深圳、海丰客家文化的整体性奠定了一个地域基础。
惠州府是国内最重要的侨乡之一,有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约800万左右。惠州是客属地区最多海外华侨的故乡,海外客家华侨多操惠州口音客家话,惠州是全世界客家华侨心目中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