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6 01:0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12 01:41
永字八法是通过分析永字的点画,揭示楷书书写技巧和构字原则的一种方法。其起源说法多样,其中一种观点认为,楷书的八法源自隶书,这是王羲之所提及的,他在唐代张怀瓘的《玉堂禁经》中提到,隶书的八体在后汉时期已经形成,并在钟王之后的传承中被广泛应用。王羲之强调,楷书的基本笔法,如点、横、竖、撇、捺、折、钩、挑等,都可以在'永'字的书写中得到体现,这被称为'大凡笔法'。
元代李溥光的《雪庵八法·八法解》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概念,他指出,自古以来,许多书法大家如魏晋时期的钟繇、王羲之,以及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柳公权和颜真卿,他们的书法各具特色,但遗憾的是,他们的真迹大多流失,唯有王羲之的'永'字八法和《三昧歌》得以流传至今。
据《法书苑》记载,王羲之在长达十五年的书法修炼中,特别注重'永'字八法的学习,认为其八法的运用可以通达所有的字形。另一种观点认为,智永和尚在隋朝时发掘并推广了这一技法,他的贡献被虞秘监世南所继承,从而使得永字八法的影响力得以扩大。
清人冯武在《书法正传》的《书法三昧》篇章中强调,学习书法时,'永'字被视为纲领,掌握它就如同抓住了学习书法的要领,从而能够理解并运用到千万个字的书写中去。
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用笔法则。以“永”字八笔顺序为例,阐述正楷笔势的方法:点为侧,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横为勒,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直笔为努,不宜过直 ,太挺直则木僵无力,而须直中见曲势;钩为趯(tì),驻锋提笔,使力集于笔尖;仰横为策,起笔同直划,得力在划末;长撇为掠。起笔同直划,出锋稍肥,力要送到;短撇为啄,落笔左出,快而峻利;捺笔为磔,逆锋轻落,折锋铺毫缓行,收锋重在含蓄。相传为隋代智永或东晋王羲之或唐代张旭所创,因其为写楷书的基本法则,后人又有将八法引为书法的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