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鹅沟自然风景区古羌风情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1 01:0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01 01:15
置身于古宕昌国遗址,眼前的历史遗迹——残破的城墙,以及流淌不息的岷江(白龙江支流),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世事的变迁。据《宕昌县志》记载,宕昌古城呈长方形,规模约为120米长、60米宽,城墙残存部分高10米,低4米,有南北两门,底层为汉代以前的椽子筑造,上层则历经历代增补,城内设有"城隍庙",并发现了许多古代陶片,确认为州城堡。《魏书·宕昌国传》记载,宕昌国位于今宕昌镇旧城村,地处河南东南,益州西北,是羌族的发源地。其国都据《中国历史地图集》推断,位于白龙江西北、岷江畔,而郦道元的《水经注》中也提及羌水(今宕昌境内的岷江)流经宕昌城东。这些历史资料证实,宕昌国确实存在,其国都在现今宕昌镇旧城村,即那些长满蒿草的古城墙旁。
公元307年,宕昌羌人梁勒自立为王,开创了宕昌国的先河。公元424年,宕昌王梁弥忽通过儿子梁弥黄与北魏建立联系,得到了太武帝拓跋的承认,宕昌国正式隶属于北朝。国境包括今临潭、岷县以南及武都北界,人口约10万余人。宕昌国居民多为羌、苗部族后裔,部落以姓氏区分,各小首领拥有自己的领地,风俗与当地居民相似,生活简朴,以牧业为主,以草木枯荣记年。每隔三年,家庭亲戚会聚一次,举行祭天仪式。
在宕昌国的存续期间,为了生存,宕昌王利用丰富的中药材资源,采取积极外交,与北朝、吐谷浑、仇池国保持友好关系。北孝文帝时期,宕昌与吐谷浑的冲突中,孝文帝出面干涉,封赐宕昌王,并归还被掠夺的人员与财物,显示了宕昌与北魏的紧密联系。宕昌国与北魏的交往频繁,总计142年间,朝贡45次,其中单独朝贡14次,国王亲访魏王3次。同时,宕昌国也向南朝进贡,接受封赠。直到公元566年,宕昌国被北朝武帝所灭,改为宕州,标志着宕昌羌族历史的终结,开始了民族融合的新篇章。
尽管宕昌国曾是羌族的一股力量,但其文化与礼仪相对落后。宕昌王的朝贡行为粗鲁,北魏皇帝对其评价较低,封赐相对简单。宕昌国的衰落与内乱,最终导致其被吞并。而今,宕昌古羌人的痕迹仅在新城子藏族乡和宕昌城关镇官鹅沟藏族村有所保留,但已是融合后的羌藏文化。历史的遗迹,如古城残垣,提醒我们宕昌文化的深远影响,如诗人张子敬在《宕昌忆古杂咏》中所写的沧桑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