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29 15:2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09 18:58
森林脑炎是一种由森林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此病常见于森林环境,特别是在春季和夏季。患者通常为在森林区域工作的人员。森林脑炎病毒寄生在松鼠、野鼠等动物的血液中,通过蜱虫叮咬传播给人。病毒潜伏期一般为8至14天,发病初期,患者会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有时还会出现神志不清和颈项强直的迹象。
接着,患者可能会经历颈部、肩部和上肢肌肉的瘫痪,表现为头无法抬起、肩部下垂、双手无力且摇摆。症状在一周后可能有所改善,体温恢复正常,但恢复期较长,可能会留下瘫痪后遗症。治疗方面,主要是对症处理,针对瘫痪后遗症,可以采用针灸和推拿等方法进行康复治疗。为了预防森林脑炎,森林作业人员应做好防蜱叮咬的措施,并考虑接种森林脑炎疫苗。
森林脑炎病毒属于虫媒病毒乙群,为RNA病毒,能在多种细胞中复制,且对低温有一定耐受性,对高温和消毒剂敏感。野生动物,尤其是啮齿动物和鸟类,是主要的传染源,而在林区的幼畜和幼兽也可能成为传播途径。人群普遍易感,但大多数感染是无症状的,只有约1%的感染者会出现临床症状。本病在中、苏、捷克、保加利亚、波兰、奥地利等国家有分布,中国主要见于东北和西北的原始森林地区,一般在5月至6月达到流行高峰,8月后逐渐减少,多为散发性,伐木工人患病概率较高。潜伏期通常在7至21天,平均10至12天。
森林脑炎(forest encephalitis)又称苏联春夏脑炎(Russian spring-Summer encephalitis)或称远东脑炎,是由森林脑炎病毒经硬蜱媒介所致自然疫源性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