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班纳特太太在故事的结尾被塑造成了一个「聪明、能干、理智、通...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23 08:0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3 09:32
大部分读者大概是把班纳特太太当成一个愚蠢、可笑的“负面”人物看待的。可能是因为作者本人,一直在用诙谐的旁白贬低(diss)班纳特太太。
她没有文化,跟丈夫班纳特先生根本没有情感上的交流,自诩高雅理智的班纳特先生甚至以戏耍太太为乐;她世俗鲁莽,不善于思考,管理不了情绪,用自己的“神经衰弱”折磨着身边的人;她张扬且缺乏教养,时常说不合体的话,做不合体的事,她暴漏出来的粗野总是让伊丽莎白感到羞耻和尴尬。直到故事最后,作者才写到,因为五个女儿都得到了满意的归宿,所以班纳特太太竟然成为了一个“头脑清楚、通情达理”的女人。我第一次看到这里,觉得这真是个人人都变得幸福的童话般的美好结局。
等我长大了,开始学着自己思考问题,明写的旁白和主角视角的思路对我的影响也开始下降了。我开始不自觉的用功利的思维看待这本书从头到尾发生的好事和坏事。
从源起,看到过程,再看到结果,撇去那些情感是非,我发现班纳特太太是最早看清现实的人。她至少立项且促成了一个非常成功的项目,就是大女儿吉英(王科一版翻译)的婚姻,而这首个项目的成功,或者说铺垫,成就了后续项目的顺畅。
班纳特太太的理智
我觉得班纳特太太是个对现实看的挺透彻的人。伊丽莎白等人始终觉得班纳特太太没有见识,甚至是反智的,我却觉得只是她的见识跟他们的不一样。班纳特太太的见识不是来自书本或者教育,而是来自于生活经验。
1.婚姻观
傲慢与偏见里有段对当时婚姻的经典描写:“但凡家境不好而又受过相当教育的青年女子,总是把结婚当做仅有的一条体面的退路,尽管结婚并不一定会叫人幸福,但总算是给她自己安排了一个最可靠的储藏室,日后可以不致挨冻受饿。”
这段可以说是作者对现实最犀利的讽刺,是高度精确的。这也就是班纳特太太心中的婚姻观,她如果读到这段莫名其妙的文字,一定会觉得这些文化人说这些废话做什么,婚姻不就是这样的吗?有什么不好?
面对这样简单明了的现实,班纳特太太可从没认为有什么不合理,更没想过挣扎反抗,她强烈的顺应了现实。
班纳特先生希望女儿得到的是精神上的幸福,这是一个文人绅士的理想和坚持。
班纳特太太希望女儿得到一个储藏室,今后不致挨冻受饿,这是一个母亲最大的担忧,不论她处在什么样的阶级。
宝贝,你可以不那么幸福,但千万千万别受苦啊。
凭什么说班纳特太太荒唐呢?这样的事上,谁比谁更理智点呢?
2.继承权
对继承权的看法,是伊丽莎白认为母亲愚蠢的另一个例子。班纳特太太认为,由一个远房男丁柯林斯先生继承班纳特先生的财产,而不是由班纳特先生的女儿们继承,是非常令人费解的(当我第一次读到这里,我跟班纳特太太的疑惑是一样的,当时我就觉得自己被女主给diss了,很不爽)。
伊丽莎白试图给她解释继承法,班纳特太太不懂。伊丽莎白觉得她母亲无知。
其实班纳特太太只是不想费心去理解这些,她理解到的是,这些她觉得不合理的事情无法改变。既然改变不了,那就抱怨两句,然后,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把一个女儿嫁给柯林斯先生不就好了。她想到这里,心里和脸上一定都露出了老母亲般的微笑,其实就是老母亲的微笑。
虽说柯林斯先生确实是个讨厌的人物,班纳特太太的推崇和对伊丽莎白的威逼利诱确实令人厌恶甚至可笑,但是,考虑到她是一个没有任何精神追求的人,她做的这一切,还蛮好理解的。
然而这里,我想说的是班纳特太太对继承权的看法,她最直观的感觉,相比于当时受过教育的人群,反而更能突破一些时代的限制。她内心是认为,女儿们是应该跟儿子们一样平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