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26 02:3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6 03:12
颅内高压综合征是指脑实质液体增加引起的脑容积和重量增多所致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在病理学上,脑细胞组织间隙中游离液体的积蓄称为脑水肿,而脑细胞内液体的增多则称为脑肿胀,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二者难以区分,或为同一病理过程的不同阶段,到后期往往同时存在,故常统称为脑水肿。
一、小儿脑水肿与颅内高压综合征的症状与体征
1、主要症状与体征
呼吸不规律:由于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不成熟,脑干受压可引起呼吸节律不齐、暂停,叹息样呼吸,双吸气样呼吸,潮式呼吸。其多为脑疝前驱症状,常提示中枢呼吸衰竭,脑干受压。
高血压:血压升高为延髓血管运动中枢的代偿性加压反应,又叫Cushing反应。常见于脑外伤所致的颅内高压。
神经乳头水肿:为慢性颅内高压的主要临床表现,系因眼底静脉回流受阻所致。儿童多为急性颅内高压,故临床较少见。
瞳孔改变:为小儿颅内高压的重要体征。可见双侧大小不等、忽大忽小、形态不规则。常提示即将发生脑疝。
前囟门紧张或隆起:新生儿颅内高压常表现为前囟门紧张或隆起、骨缝裂开、头围增大、头面部浅表静脉怒张,破壶音阳性等体征,与婴幼儿颅骨骨缝尚未完全闭合、颅骨骨质软及有一定弹性有关。此种代偿机制常使早期症状不典型。
2、次要体征
昏迷:脑水肿的病儿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当只是大脑皮层受累时,病儿仅表现轻度的意识障碍;当大脑皮层和网状结构均受累时,病儿表现为重度昏迷。一般血管源性脑水肿意识障碍较轻,细胞毒性脑水肿意识障碍较重。
肌张力改变及惊厥:颅内高压对脑干、基底节、大脑皮质和小脑某些锥体外系的压迫,可使肌张力明显增高。多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上肢内旋、下肢呈伸性强直,有时出现伸性痉挛或角弓反张;以上均为去大脑强直的表现。
喷射性呕吐:颅高压刺激第四脑室底部及延髓的呕吐中枢而引起喷射性呕吐,很少恶心,与饮食无关,清晨较重,但临床中喷射样呕吐较少见,往往与其他疾病引起的呕吐无明显差别。
头痛:因脑膜、血管或神经受压牵扯及炎性变化刺激神经所致。颅内压增高的病儿多有头痛,常为弥漫性而无特异性,咳嗽、排便用力及头位改变时可加重。年龄较小的婴儿则表现为烦躁不安、尖叫哭闹。
凡具备主要体征1项、次要体征两项即可诊断。
二、治疗
治疗小儿颅高压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必须严密守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及时而合理地控制脑水肿,以预防脑疝形成。因小儿颅高压最常见的原因为脑水肿,故主要针对脑水肿进行治疗。
1、一般治疗与护理
患儿须安静卧床休息,必要时可使用镇静剂,避免躁动、咳嗽及痰堵以防颅压突然增高。卧床时头肩抬高20°~30°,以利于颅内血液回流;当有脑疝前驱症状时,则以平卧位为宜;也有人认为患儿侧卧位可避免呼吸道梗阻。做检查或治疗时不可使患儿猛力转头、翻身或按压其腹部及肝脏。
积极纠正缺氧、高碳酸血症、电解质紊乱及代谢性酸中毒。还应使患儿保持正常血压与体温。对昏迷患儿应注意眼、耳、口、鼻及皮肤护理,防止暴露性角膜炎、中耳炎、口腔炎、吸入性肺炎及褥疮。
2、病因治疗
祛除病因,制止病变发展是治疗本病的根本措施。如抗感染,纠正休克与缺氧,改善通气状况,防治二氧化碳潴留,清除颅内占位性病变等。
3、药物治疗
治疗小儿急性脑水肿的一线药物目前公认为甘露醇、地塞米松和呋塞米(速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