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29 17:0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9 17:08
缘起理论在印顺法师的阐述中被分为两种主要类型:
为什么世间万物呈现出如此多样化的现象?探究其深层原因,需研究它们的根源。"自性"是指每一种法的独特本质。在佛法中,阿赖耶识被视为所有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阿赖耶识自古以来就受到各种法的熏习影响,这使得它能够作为不同法性显现的中介。阿赖耶识的特性使其能够区分出各种各样的法性,每个法都有其独特的存在基础。
附注:在奘译中,"分别自性"指的是诸法个体间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源于阿赖耶识中无始以来的熏习。与奘译观点相同的是,各种法的差异是由阿赖耶的熏习引发的。然而,关于自性,奘译强调所有法都以阿赖耶为自性,这与之前的解释有所不同。
生命的主体,名色,根据其性质可以分为可爱和非爱两种。善业带来的善趣被认为是可爱的,而恶业导致的恶趣则是非爱的。要解释这些差异的来源,就需要借助"十二支缘起"理论,因此它被称为"分别爱非爱缘起"。十二支缘起通过业力作用解释了三界五趣四生中生命体的不同特性。
通常,分别自性缘起被称作赖耶缘起,而十二支缘起则被称作业感缘起。但实际上,这两种缘起都建立在阿赖耶识的基础之上,只是侧重于不同的层面:一是名言熏习,二是有支熏习。尽管存在这两种不同的缘起,但在唯识学中,它们是统一的,并非相互对立。
二种缘起,佛学用语,即分别自性缘起与分别爱非爱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