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29 17:0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9 17:44
擦擦艺术的历史分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与藏传佛教的重要时期紧密相关:
第一期,发祥于公元七至九世纪,对应于吐蕃时期和藏传佛教的前弘期。然而,由于朗达玛的灭佛行动和泥质擦擦易损,这个时期的擦擦几乎无存。尽管有些擦擦曾被误定为前弘期,但其真实性存疑。
第二期,约在十世纪后半期至十三世纪,是藏传佛教后弘期早期。这个阶段被视为擦擦发展的过渡期,其艺术风格深受外来影响,如西北印度、东北印度等地的佛像特征可见于稀少的擦擦作品。
第三期,十四至十七世纪上叶,是擦擦的成熟期。吸收了印度、尼泊尔艺术风格的擦擦工艺精湛,出现了初步形成地域特色的擦擦,如川藏、青藏等地的风格。
第四期,十七世纪中叶以后,进入藏传佛教艺术发展的晚期,如大威德金刚炼泥擦擦等精品出现,体现了藏汉艺术的交融。清廷对藏传佛教的尊崇推动了艺术的发展,如乾隆帝对藏佛艺术的重视和造佛活动。
过渡阶段,明末清初,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重新流行,达赖喇嘛的贡献对内蒙古佛教传播至关重要。大量蒙地擦擦的使用,使得内蒙古地区出现了大量遗存。
总的来说,藏传佛教对元、明、清三朝的影响深远,其文化遗存丰富,尤其是在辽宁西部至内蒙古草原的特定区域,擦擦艺术的收藏和研究持续活跃。
擦擦,一词据说是源于古印度中北部的方言,是藏语对梵语的音译,意思是“复制”,指一种模制的泥佛或泥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