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芜艾芜佚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20 17:1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6 05:36
1935年春节过后,著名作家艾芜(本名汤道耕)与其新婚妻子王蕾嘉从济南移居青岛,借助好友王秉心在青岛民众教育馆的关系安顿了下来。尽管生活拮据,家务繁重,艾芜这位以“墨水瓶挂在颈子上写作”的形象闻名,却仍保持着创作的热情。他在那段时期创作了一篇描绘青岛西广场的散文,填补了青岛城市发展史的一个空白部分,但该文并未在公开报刊或专门研究集刊中发表,仅收录于艾芜晚年编定的《艾芜文集》中。
文章分为两部分,记述了作者在破烂市西广场的一次游历,第一节《幻景的消灭》揭示了市集的形成背景,它位于海岸下,由垃圾堆积而成,是城市边缘的贫民窟。艾芜细致地描绘了这一景象:“发锈红色瓦楞铁皮与破旧木板搭建的低矮房屋,构成狭窄街道,屋顶上堆满砖石以抵挡海风,烟雾和恶臭弥漫。”与背后的海景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叹人生的苦难和污秽。
进入市集,艾芜笔触更为生动:“一个衣衫褴褛的汉子,手持瘪洋铁筒,敲击出独特的声响,吆喝着售卖。人们在破旧橡皮套鞋摊前忙碌,仿佛这里是遗弃生活的二手市场。”铁匠铺、药铺、晒着乌龟尸骸的檐头,以及那些看似怪诞的陈列,都展现出旧中国市井生活的独特风情。
尽管岁月流转,青岛西广场已成为历史的记忆,但艾芜的文字依然鲜活,生动描绘的破烂市景象仿佛历历在目。通过这篇《海滨随笔》,我们可以感受到艾芜对社会底层生活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
扩展资料
艾芜(1904—1992),原名汤道耕,四川省新繁县清流乡(今新都区清流镇)人。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南行记》、长篇小说《山野》、《百炼成钢》等。
艾芜艾芜佚文
尽管岁月流转,青岛西广场已成为历史的记忆,但艾芜的文字依然鲜活,生动描绘的破烂市景象仿佛历历在目。通过这篇《海滨随笔》,我们可以感受到艾芜对社会底层生活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
南行记的内容简介
剧情内容简介:解放前,为逃婚而离开故土的漂泊者在南行的路上遇到抬滑竿的大汉和小伙子、嗜烟如命的大足女人及其女儿花鼓女、老算命先生等五人。但随后一群灰衣军汉围住六人,抢走了大足女人和花鼓女。漂泊者、大汉和小伙子继续艰难前行到了中缅交界处的克钦山。大汉和小伙子将滑竿内装满了鸦片,想连夜走...
南行记简介,读后感300字
于是,编者从现代、近代,云南的、西部的,到更广远之天地的有关文化、历史、民族等等的有识之士的札记、掌故、田野调查、佚文旧稿中,选出一批当时和今日依然有其影响与价值的专著和篇什,编辑为书系,以介绍给读者和关心、研究它的朋友们。本书为“旧版书系”之一,是著名作家艾芜的处女集,也是他...
跪求《南行记》读后感300字 在线等速度啊。。。
人类除了生存技艺的提高以外,其内在的本质又有多少改变呢?乱世中我们只希望活得平安,为此,几个活得比动物强,盛世下,表面上的平静与儒雅并不能掩盖丑陋的内心,文明的教化只是使大多数人成为了伪君子。
2023年自考中国当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重点笔记汇总?
在生命的最后十年中,鲁迅积极参与革命运动,培养了柔石、殷夫、萧军、萧红、沙汀、艾芜、冯雪峰等大批文学青年,写下《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大量杂文。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25分,鲁迅在上海寓所逝世,终年56岁。鲁迅著作一览小说集:《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