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20 18:0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6 09:41
2007~2011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3%;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0.3%;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6%,先后于2008、2010年突破千万元、两千万元大关。尤其是我们坚持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全民创业,以镇工业集中区为主平台,以实施“凤还巢”工程为切入点,切实加大企业帮扶力度,努力破解资金、土地、用工等要素制约,着力在引导壮大传统产业、引进培育新兴产业上下功夫,累计引进资金9.12亿元,共有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9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竞争力逐步增强。工业主体进一步凸显,形成了以木竹加工、机缝刃具、新特材料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涌现出宝泰特材、春雅工艺、双联工艺、艺达画材、申马运动、申达鞋业、瑞丰工艺、新锐旅游、宫庭木梳、润发梳业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到2011年末,全镇年产值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达16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家,安徽宝泰公司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在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同时,以涌溪火青为重点的茶叶加工、以宣纸集团为依托的燎草加工、以祥泰农业为龙头的畜禽养殖等产业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2家。旅游特色进一步彰显,乌溪皮划艇漂流项目运营良好,黄田古民居景区正式对外开放,黄田凤子河景观入选“中国首届经典村落景观”,以宣纸文化园、江南第一漂景区为带动的农家乐产业蓬勃发展。 切实将财力重点用于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民生工程,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20元,比2006年增长127%。着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落实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机制和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机制,大力开展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工作和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投入27万元对镇敬老院进行了扩建,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进一步提高,并于2011年启动实施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参保率达100%。优先发展义务教育,完成了中小学布局调整和4所学校校安工程建设,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重视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完成12所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以上。深入推进殡葬改革工作,“双率”达到100%。扎实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切实强化计生工作村为主工作机制,坚决落实各项计生奖扶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省级文保单位—西阳花戏楼得到修复,各类文艺活动和广场健身运动蓬勃开展,全县首届“榔桥杯”乒乓球赛成功举办。积极开展“六五”普法工作,扎实做好人民武装和“双拥”工作,超额完成2011年度冬季征兵任务。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以创建“平安榔桥”为着力点,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重点做好林改、高铁征地拆迁等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工作,切实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着力加强食品药品、公共卫生、校车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全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