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20 18:1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31 06:20
足少阳胆经主要病候涉及脏腑和经脉两方面的问题。在脏腑层面,常见病症包括口苦、目眩以及疟疾等。在经脉病变上,症状包括目外眦的疼痛,缺盆部的肿痛,腋下肿胀,以及胸、胁、股部及下肢外侧的疼痛,足外侧的发热等。
经脉的循行路线始于眼外眦的瞳子髎,向上至额角后返回,经耳后,沿颈部至大椎穴,然后向前进入缺盆部深入胸腔,与肝脏相连,属于胆经,沿途经过胁肋部,经腹股沟到达外阴毛际,继续横行进入髋关节(环跳)。耳部支脉则从耳后到耳中,出耳前至目外眦,向下经过颊部,最终会合于缺盆部。此脉向下延伸至腋部、侧胸部,经过季肋,继续至髋关节后,沿大腿外侧,位于足阳明和足太阴经之间,最后到达外踝前的足第四趾外侧端(足窍明)。
足少阳胆经的主治范围广泛,包括侧头、目、耳、咽喉的病症,神志疾病,热性病,以及经脉所经部位的其他病症。常用穴道包括瞳子髎、听会、上关等44个穴位,分布在下肢外侧面、臀部、侧胸和头部等部位。首穴为瞳子髎,末穴为足窍阴。这些穴位主要针对胸胁部、肝胆疾病、热性病症,神经系统问题以及头侧、眼、耳、咽喉等病症,同时涵盖了经脉所经过的区域病症。
胆经共四十四穴,原穴为丘墟穴,络穴为足阙阴肝经之蠡沟穴,少阳是阳气初生的经络,所以他能治疗发热病,主要大致在足部以下,他的性质介于阴阳明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