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HO:华山医院毛颖/杨辉团队综述胶质瘤独特免疫抑制微环境特征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5 03:0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6 23:48
胶质母细胞瘤(GBM)作为一类转录组发生巨大变化、转录组失调的肿瘤,其独特的免疫抑制微环境特征引起了广泛关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毛颖/杨辉教授团队在 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 期刊发表的综述文章深入探讨了这一领域。该综述总结了近年来对胶质瘤微环境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针对微环境免疫抑制相关细胞的靶向药物开发趋势及临床研究重点,为改善GBM免疫抑制微环境、提高免疫治疗效果提供了系统的理论依据。
GBM的免疫串扰主要由免疫细胞浸润组成,如肿瘤相关骨髓细胞(TAMC),包括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和小胶质细胞、MDSC、树突状细胞(DC)和中性粒细胞。其中,胶质瘤相关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GAM)作为最大细胞亚群,在GBM免疫微环境调节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多种途径,GAM能够影响GBM的免疫微环境,包括细胞因子、信号通路、免疫检查点、趋化因子等途径。此外,CD8+ T细胞在GBM中的耗竭以及调节性T细胞(Treg)的浸润,是GBM免疫抑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神经系统在GBM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神经系统不仅调节GBM的进展,而且GBM还可以重塑和劫持神经系统,影响其结构和功能。MDSC在GBM中启动和介导免疫抑制微环境的作用逐渐被揭示。在GBM中,MDSC数量虽然稀少(占GBM中所有CD45+细胞的4%-8%),但它们在启动或调节其他免疫抑制细胞的功能,以及阻碍正常免疫成分功能中的作用至关重要。MDSC在GBM中的异质性使其在肿瘤血管化、免疫检查点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促进侵袭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不同类型的MDSC在GBM中的作用和占比不同,它们的动态变化适应着GBM对外界的抵抗。
针对GBM的现有治疗策略包括分子靶向治疗、嵌合抗原受体(CAR)疗法、双特异性T细胞接合器(BiTE)疗法、GBM相关肿瘤疫苗、溶瘤病毒(OV)、免疫毒素(IT)、抗体偶联药物(ADC)、肿瘤治疗场(TTF)以及医工结合技术。免疫检查点治疗、肿瘤疫苗和靶向治疗在当前GBM治疗方法中处于领先地位。尽管如此,GBM预后的改善仍然有限,因此,研究人员需要在创新性和辩证性之间权衡,以制定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GBM的瘤内异质性和可高度变的免疫抑制环境,导致了其耐药性、疾病进展和复发。MDSC近年来被认为是参与GBM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关键贡献者,其在塑造侵袭性的免疫景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MDSC的产生、募集和动态功能改变在GBM发展的不同阶段表现出显著多样性,并受到多种机制调节。因此,GBM与微环境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凸显了其复杂性,这些系统之间的窜扰导致了肿瘤炎症和抗肿瘤免疫之间的微妙平衡。理解和干预这些相互作用对于揭示GBM的复杂性和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