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5 03:0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6 04:44
北方禅寺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宋代,其兴盛始于仁宗皇佑元年(1049)。这一年,内侍李允宁捐赠住宅,以此为基础创建了十方净因禅院,仁宗亲自赐予寺额。庐山圆通寺的怀琏法师被任命为住持,禅宗的影响力在京城汴京大放异彩。神宗元丰五年(1082),京师(即今天的开封)的大相国寺更是设立了慧林和智海两大禅院,这些禅院后来成为了京城知名的禅学中心。
到了徽宗崇宁二年(1103),宗赜编纂了《禅苑清规》,标志着禅寺制度已经完善成熟。宋室南迁后,禅宗名僧层出不穷,他们所居住的禅寺达到了极盛时期。如克勤在江西云居山、宗杲在浙江径山、正觉在泗州普照寺和明州天童寺,以及清了在真州长芦崇福寺的禅宗活动,吸引了众多信徒,常有上千人之众。史弥远为此将江南的禅寺定为五山十刹,包括余杭径山、杭州灵隐、净慈寺等五山和杭州中天竺等十刹(具体见《七修类稿》),这样的划分鼓励了禅宗的普及,使得禅寺制度在江南广泛流传,一直延续到后世。
禅寺,又称为丛林、禅宗寺院,是中国佛教禅宗的修行道场。 禅寺通常指禅宗寺院而言,故亦称禅林,但后世教、律等各宗寺院也有仿照禅林制度而称禅寺的。中国禅宗从曹溪惠能后,四传至于怀海,百余年间禅徒只以道相授受,多岩居穴处,或寄住律宗寺院。到了唐贞元、元和间(785~806),禅宗日盛,宗匠常聚徒多人于一处,修禅办道。江西奉新百丈山怀海以禅众聚处,尊卑不分,于说法住持,未合规制,于是折衷大小乘经律,创意别立禅居,此即禅寺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