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05 | 造像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4 08:3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17 04:13
《河西走廊》05 | 造像
在河西走廊的历史舞台上,众多高僧和文化人物共同塑造了独特的佛教艺术风格。其中,首屈一指的是印度籍的鸠摩罗什,作为翻译界的翘楚,他不仅在吕光的囚禁中提升了汉语能力,还为后秦姚兴带来了佛经翻译的新纪元,如《心经》中的名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沮渠蒙逊,作为匈奴后裔,统一河西走廊后,他不仅支持佛教,还推动儒佛并行,邀请昙无谶翻译《涅槃经》,并见证了昙曜在天梯山建造石窟,以回应灭佛危机,从而保存了佛教艺术。同时,刘萨诃的“凉州瑞像”故事,象征着佛教在民间的神秘力量和深远影响。
早期的石窟不仅是僧人修行和信众礼拜的场所,更是佛教艺术的发源地,受到古希腊雕塑和犍陀罗艺术的影响,逐渐发展出独特的“石窟佛像综合体”。从亚历山大东征带来的文化交流,到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再到“凉州模式”的形成,都反映了河西走廊在佛教艺术传播中的重要角色。
凉州石窟如天梯山、敦煌莫高窟和张掖马蹄寺,见证了佛教与当地文化的交融,以及“凉州瑞像”的神话色彩,成为历史长河中信仰与艺术的璀璨明珠。这些石窟艺术作品,不仅是信仰的载体,更是河西走廊历史变迁的见证,体现了佛教与当地社会文化的深度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