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4 08:3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09 04:32
评书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注重“开脸儿”的描绘,即通过描绘人物的相貌特征和气质,配合恰当的服饰,让听众在聆听中构建生动的人物形象。如袁阔成先生在《许云峰赴宴》中,通过描绘许云峰的重眉大眼、连鬓胡须、蓝布大褂等细节,展现出他朴素大方且从容不迫的英雄气质。同时,通过电影特写镜头,强调了他的内心坚定与深思熟虑。
为了深化人物性格,评书不仅局限于外形描写,还需深入挖掘人物的思想深度。例如,《许云峰赴宴》中,通过徐鹏飞的逢迎、记者的镜头、马处长的反应等情节,展现了许云峰的英勇无畏和敌人的无计可施。评书通过环境的设定,如交代时代背景和室内布置,让听众感受到人物活动的真实场景,增强代入感。
在主要情节的处理上,评书讲究“摆砌末子”,即精心设计细节,如四川评书《夺印》中,通过烂菜瓜和陈景宜的对话,生动描绘了人物的紧张心理和行为。这些细节让听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人物的真实情感。艺术创作中,如门这样的简单道具,也能深刻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揭示出艺术的真实感。
评书,又称说书、讲书,广东粤语等地区俗称讲古,古代称为说话,是中国一种传统口头讲说的表演形式,在宋代开始流行。各地的说书人以自己的母语对人说著不同的故事,因此也是方言文化的一部份。清末民初时,评书的表演为一人坐于桌后表演,道具有折扇和醒木,服装为长衫;至20世纪中叶,多不再用桌椅及折扇、醒木等道具,而以站立说演,服装也较不固定。而在中国改革开放后,在电子媒体及推广普通话的冲击之下,一些方言的说书文化日渐式微,处于濒临消失的状态,但还仍然有其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