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4 08:2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9 23:30
1957年,江苏省水利专家在溧阳考察,他们深入研究了当地的地形。发现沙河两岸是连绵的翠绿山脉,如果在下游筑坝拦截,既可以利用水力发电,又能灌溉农田,实现旱涝保收,造福百姓。因此,专家们决定建设"沙河水库",以期带来长远的福祉。
1992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沙河水库"转型为"天目湖旅游区",进行了一次重大的功能转变。当年,为建设水库,两万余名居住在水库区的中方乡和山丫乡居民无条件迁移。没有安置房和补偿,他们带着家当,艰难地离开了家园,在水库周边搭建简陋的工棚,开始了艰辛的生活。
工程启动时,动员了大量农民参与,每日有五万人参与土石方的搬运。尽管设备简陋,仅有木制的独轮车和肩挑,但工地上仍充满热情。劳动纪律严明,偷懒者会被送入"白旗队",由被监管的五类分子组成,进行劳动改造。同时,积极分子组成的"红旗队"也激励着大家奋发向前。
经过两年的辛勤劳动,水库建设初见成效,然而,整个工程过程中,人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有因事故、疾病或饥饿而牺牲的生命。尽管如此,群众并未抱怨,只希望能为后代留下更好的生活条件。
50年后,*考虑到这些早期水库移民的付出,出台文件补偿并支持他们,旨在让他们在晚年享受到应有的幸福生活。然而,关于具体实施情况,目前尚无确切信息。
天目湖位于溧阳市南八公里处,有沙河、大溪两座国家级大型水库,因属天目山余脉,故名“天目湖”。天目湖景区开发建设始于1994年,是一处集森林度假、农业观光、环境保护和湖上娱乐于一体的国家AAA*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