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4 08:5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3 13:47
自文字记载初现,东北地区的历史便被载入典籍。早在《尚书·禹贡》中,古代中国被划分为“九州”,冀州包括今辽宁西部,而青州则涵盖了辽宁南部,尤其是辽东半岛。传说中的“九州”和“十二州”划分,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地理的认知,那时辽宁境内的区域已被冀州、青州、幽州(辽西)和营州(辽东)所涵盖。
据《史记》记载,舜时,北方的朝贡民族如山戎、北发、息慎,其中的息慎,即肃慎,居住在白山黑水之间。周朝继承了前代的地理观念,称肃慎为北方的一部分。肃慎与东北地区的联系在《山海经》和孔子的见证中得到进一步确认。那时,东北地区的地理概念已扩展至吉林和黑龙江一带,但依然以方位“东北”命名,同时民族也被视为地区标识。
到了战国时期,燕国在东北设郡以应对东胡侵袭,辽东首次有了正式区域名称。秦朝统一后,长城的建设巩固了这一区域,并沿袭燕长城设立辽东、辽西等郡。唐代对东北地区的*建制更为系统,辽金时期,东北被视为独立的行政区域,将辽、吉、黑三省视为一个整体,"东北"一词开始广泛用于机构建制。元代确认并巩固了这一区域观念,"东北"既指方位,又指区域。
明朝以后,“关东”成为东北的另一个名称,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及部分内蒙古地区,与长城和山海关的历史紧密相连。清朝时,满洲一词既是族名,也是东北地理概念的代名词。这一区域的演变经历了漫长岁月,与历史事件和政权更迭密切相关,从肃慎到满洲国,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东北的历史是一部丰富而复杂的历史长卷。
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地理大区,也属于第二阶梯的经济大区。其与营州、辽东、关东、关外、满洲等地名具有前后相继的承接关系,只不过具体所指的地域范围有一定差别。现在的中国东北地区,狭义上指由辽宁、吉林、黑龙江等三省构成的区域,广义上则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旧为东三省管辖之内蒙古东四盟市(呼伦贝尔、兴安盟、赤峰、通辽、锡林郭勒盟)在内。是我国东北边疆地区自然地理单元完整、自然资源丰富、多民族深度融合、开发历史近似、经济联系密切、经济实力雄厚的大经济区域,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