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5 07:5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15 13:53
1942年,孙家栋投身学术之路,考入哈尔滨第一高等学校土木系。1958年,他转战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预科并专攻俄语,后转入汽车系。随着新中国空军的组建,孙家栋凭借优异的表现,作为急需的俄语翻译人才加入空军,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
1951年,孙家栋与其他29名军人被派往苏联茹科夫斯基工程学院深造,专攻飞机发动机专业。学院的传统激励着他,他凭借优异的成绩,获得了一枚印有斯大林头像的金奖章。1958年,他带着这份荣誉回到中国,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1967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孙家栋在钱学森和聂荣臻元帅的支持下,担任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技术负责人。与之前从事导弹事业不同,他从导弹领域转战至航天,以37岁的年纪肩负起卫星研制的重任。在他的领导下,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他担任了多颗卫星的技术负责人,包括遥感、返回式、通信、气象和地球资源探测卫星,甚至是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100个航天飞行器中三分之一的技术负责人或总设计师,被誉为“卫星之父”。
在科研过程中,孙家栋亲力亲为,克服重重困难,对中国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起到了关键作用。他的贡献得到了国家的认可,1980年荣获七机部劳动模范称号,1984年被航天部授予一等功,1985年获得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89年,孙家栋担任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协议谈判代表团团长,参与中美谈判。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1988年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2年和1996年分别当选中国科学院和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999年,他因对两弹一星的贡献,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3年,他成为中国的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开启了中国深空探测的新篇章,2007年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
孙家栋,男,1929年生,中共党员,辽宁省瓦房店市人。孙家栋是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天研究院院长。获得2009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2010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奖终身成就奖。根据国际天文联合会第77508号《小行星通报》,小行星第148081号正式命名为孙家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