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为什么需要谷歌学术GoogleScholar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5 06:3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7 13:53
在google scholar上输入任何一个关键词,它给出相关的学术文章,按照引用次序排序,它直观地给出了你所关心的那个词在学术界的热度。google搜索的智能是这个星球上目前最好的,它几乎不出错。
针对每一篇学术文章,它给出了引用了该文章的其他文章,你可以追溯这篇文章引发的讨论。假设这篇文章有错误,你不会因为它的错误而被误导,一分钟以内,你能找到反驳的文章。
你可以搜索科学家的名字,它给出了该科学家所有的文章,按照文章的引用次数列表。比如在纳米材料界排名第一的华人科学家杨培东,你可以看到他的若干篇文章都有数千次被引用,这是一个科学家在同行中被认可的直接标志,你可以追溯引用了杨培东文章的每一篇文章。
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建立了自己的google scholar页面。上图是华人女科学家庄小威的google页面。庄小威今年42岁,她不到30岁就拿到了哈佛大学物理系和化学系终身教授的职位。她的工作非常漂亮,可惜与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失之交臂。
庄小威的页面上有她的全部文章,可以按照引用次数或者时间排序,你可以看到她的代表作和最新作品。在右边,列出了她的文章被引用的总次数,我已经说了,这是一个科学家的影响力标志。此外还有两个参数:H-index和i-10 index. H-index是说一个科学家有多少篇文章被引用了多少次以上,庄小威有56篇文章被引用了56次以上,过去5年里,她有48篇文章被引用了48次以上。H-index综合的反映了一个科学家在其职业生涯的活跃程度和影响力,如果一个人发表了很多论文,但是没有影响,它的H-index会很低;如果一个人发表了几篇高影响的文章,但是没有继续发出声音,那么H-index同样会很低。在自然科学领域,一般H-index高于40的科学家,属于行业内非常不错的。一些顶尖科学家的H-index可能会上百。另一个参数是i-10 index,它描述了这个科学家有多少文章被引用了10次以上。此外,google scholar的页面还会给出每年引用次数的变化,你会看到,庄小威的影响力在逐年提升。
如果你是一个科学基金的评审人员,面对一个科学家,你可能会想用它的H-index作为参考,因为它告诉了你这个科学家在行业内到底影响力如何,它这些年里是否活跃。我不是建议用H-index作为唯一标志,因为公正评价一个科学家唯一的办法应该是读他的论文。
另外一些搜索引擎也给出了相似的功能,比如ResearchGate,很多科学工作者也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页面。ResearchGate还提供了科学交流的场合。过去人们常说SCI论文,SCI是一个科技文献数据库,在它诞生的1994年以前,科学家都是去图书馆查找期刊的。科学家通过论文进行交流,SCI改变了科学家交流的方式,现在google scholar在继续改变科学。
一个搜索引擎是否好用,取决于它的技术积累,取决于它的团队,到了现在,还取决于它的用户。科学家们建立了自己的google scholar页面,是因为google是一个全球化的工具,科学家们可以无障碍的通过google找到自己的同行和同行的工作,这些用户也建立起google的公信度,他们是google的资源。即使我不评价其他搜索引擎和google之间的技术差异,也许百度也会有百度学者,但是我想在短暂的未来若干年里,不会有太多的学者建立自己的百度学者页面。人们常说,最民族的最世界的,不是这样的,只有最世界的才是最世界的,这不因为你有多爱国而改变。
我不会说google scholar无可替代,事实上如果它一夜之间消失了,人们总是能找到其他替代的产品或者寻找信息的方式。但是一个东西是不是无可替代,不是它应该不应该消失的理由。我也不会说封锁了google,人们就不会*。是的,科学家们会*,因为我看到许多*的优秀科学家也建立了自己的google scholar页面,但是这不是“封锁了google对科学毫无影响”的理由。一个科学家的黄金时间是30岁到40岁短短的十年里,很多科学家的工作都是在这段时间内奠定的,一个国家要让这么多科学家拿出自己职业生涯短暂时间的一部分来研究*技术,在路由、电脑、平板电脑、移动设备都装上各种软件,还需要不停更新,无论这些行为是否耗费大量时间,都是非常可笑的。更何况这个国家口头上说要尊重科学,发展科学。科学是人做的,这种封锁不是对从事科学的人的尊重。
科学同样不是一群精英科学家的独有成果。诚然,当代科学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社会把一些资源投到一小部人手中,让他们决定如何处理。但是精英不是从空气中出来的,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有源源不断的精英,精英的成长需要有土壤。科学家是从青年中产生的;他也要有一支青年的队伍,他训练青年,帮助他们成长为新的科学家。要产生这些将来发展科学的青年,需要一个热爱知识、追求真理、把事实看作有价值的社会,只有这样的社会,才能产生正直、热情、勤奋、有着永不熄灭的好奇心的年轻人。只有这些年轻人,人类科学才不断发展。
当一群年轻人在一个与世界脱离的社会长大,他无法知道这个世界走到了那里,他也无法知道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是重要的。别人告诉他,“这样也能过,其实也挺好的,都没必要,这是为你好”,他从小被灌输了一种虚无和犬儒,他既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也不知道什么是错的,他浑浑噩噩的存在着,寻求真理对于他来说是一种“辩论”,他只是想自己过得舒服(只要能发展经济,就是对的)。当他想寻找知识的时候,他手里的搜索引擎是被阉割的;世界上其他人掌握的知识,他没有——也许他觉得不重要,反正需要时可以*;但是当他走上世界,他会发现世界跟他说的不是同一种语言,因为这个世界上的其他人都在用另一套工具交流。他意识到不到世界上跟他说的不是一种语言,他认为世界对他有敌意,这种敌意是因为他独特的民族,因此他开始宣传民族自豪感。因为他需要让自己过得舒服,他需要告诉自己,一切都是对的,自己本来不需要其他人能够拥有的东西,这种被剥夺是必要的,是有价值的。
即使我怀着最大的善意,我也认为,这样一群年轻人或许能够产生科学价值观,但是不能产生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