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5 06:3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1 16:32
在法律层面,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定罪关键在于行为人的主观意图和实际产生的后果。若行为人有意制造并销售伪劣产品,且销售金额超过五万元,即触犯刑法,构成犯罪。若金额不足五万元,通常视为违法行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权给予行政处罚。
对于某些难以查清销售金额的案件,最高人民*和最高人民*在2001年的司法解释中规定,即使伪劣产品未售出,但货值金额达到刑法规定的销售金额三倍以上,也将按照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
在区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其他特定商品犯罪时,重点在于犯罪对象的差异。例如,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涉及的是普通商品,而生产、销售假药、不合格食品或医疗器材等特定伪劣商品的犯罪则有专门的法条。根据《刑法》第140条至148条的规定,这些罪行之间存在法条竞合。一般来说,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即适用更严格的处罚。然而,《刑法》第149条第2款提供了例外,即当同一行为同时触犯多个法条时,会选择处罚较重的规定,体现了择重原则。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达5万元以上的行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犯罪行为是生产、销售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