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22 19:2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4 23:00
明代中叶后,文学界盛行“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风潮,被“七子”们推向极致,但这一潮流遭到了“唐宋”、“*”两派的抵制和批评。实际上,李贽的思想在晚明文学理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竟陵派的文学主张源于*派,*派深受李贽个性解放理念的影响,而非单纯追求诗文的语言技巧,他们强调的是个体精神的解放和“性灵”的体现。
“性灵”这一概念在南北朝时期已常见,如庾信和颜之推的作品中都提及了“性灵”与“性情”的相近含义。到了明代中后期,随着六朝文风的复兴,“性灵”在王世懋、屠隆等人的评价中再次占据重要位置。袁中郎在此基础上,赋予了“性灵”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艺术要求,使其成为影响后世的文学口号。
袁中郎的“性灵说”与李贽的“童心说”相呼应,与社会既存的“理”和“闻见知识”形成对立,旨在反对模仿古风和理学化倾向。竟陵派继承了李梦阳以来强调真情、反对模仿古人的文学传统,但他们的立场与“前后七子”不同,认为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学特色,语言也在不断演变。因此,他们主张作家应以自己的语言表达真实情感,而非拘泥于特定的风格和时代标准,如“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竟陵派,是明代后期文学流派,因为主要人物钟惺(1574—1624)、谭元春(1586—1637)都是竟陵人,故被称为竟陵派,和*派一样,竟陵派也主张性灵说,是明末反对诗文拟古潮流的重要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