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秦太虚梅花作品赏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21 22:5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2 03:56
1084年春天(元丰七年),苏轼在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创作了一首七言古诗,表达了他对梅花的热爱,这首诗是苏轼众多以梅为主题的诗歌之一。秦太虚(秦观)的《和黄法曹忆建溪梅花同参寥赋》也是以梅为题的和诗。苏轼的和诗中,通过对秦观诗的赞誉,流露出自己深沉的情感,全诗分为四个层次,每四句一个层次。
首段,苏轼赞扬秦观的诗才,将秦观的诗与宋初诗人林逋(西湖处士,已去世)的咏梅之作相提并论。尽管秦观的诗有一定水平,但苏轼认为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联无人能敌。苏轼对秦观的诗评价虽高,实则是出于喜爱,而非深思熟虑的论断,因为他自己对林逋的诗非常赞赏。
第二层,描述苏轼赏梅的场景。他被秦观的诗激发,不顾残雪和早出的月色,黄昏时分就骑马前往江边欣赏梅花。苏轼运用衬托和对比的手法,描绘出梅花在冰雪和月光映衬下的纯洁与艳丽,以及与众多梅花争艳的竹外孤梅的幽雅。
第三层,诗人回忆在杭州赏梅的经历,追忆当年与梅花相伴的雅兴,感叹岁月流转,自己逐客的身份和年华老去。梅花的开放仿佛在提醒他,命运多舛,尽管身处逆境,诗人仍怀有对生活的感慨。
最后一层,诗人感慨万分,面对梅花,感到忧虑和生命的无常。他宁愿让风雨带走花朵,将美好留给自然,表达了对命运不公的沉痛情感。全诗情感深沉,语言平易,虽多用典故,却自然流畅,显示出苏轼卓越的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