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亳州两条铁路西接大中原经济洼地打向崛起战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21 22:4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6 12:10
中原经济区的大门已开启,亳州的春天还会远吗?
亳州印象
地处苏鲁豫皖四省接合部,黄淮平原南端,西北与河南接壤。安徽最年轻的地级市,200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市,辖涡阳、蒙城、利辛和谯城三县一区,肩负着带动和辐射皖西北地区的重任,是“神医”华佗的故乡和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亳州和河南的关系很难用一个词语形容。
说话口音和比邻的豫东多地几乎无差,出门一开口甚至会被认为是河南人。喜欢豫剧多过喜欢安徽的黄梅戏,与河南多地共同享有花木兰、老子、曹操等历史名人。
但作为安徽经济洼地的皖北经济带上的一个新兴城市,这个设立于2000年的安徽最年轻的地级市与比邻的河南城市之间“交流多,合作少”,甚至为了历史名人的归属曾争斗不休。
而今,随着中原经济区范围的初定,这个新兴城市将会上演什么样的故事呢?记者 吴泳 王战龙 文/图
a
与河南的名人纷争
亳州市东南,魏园村,木兰祠,汉白玉雕像的花木兰英姿飒爽地矗立于此。相传,祠南是花木兰的出生地魏园,祠北侧是木兰墓。
自古以来,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不仅妇幼皆知,而且她的名字几乎成了巾帼英雄的代名词,尤其是豫剧大师常香玉一曲《花木兰》,更是让花木兰这个名字人尽皆知。
然而,传说中的花木兰是哪儿的人?
一种说法是河南虞城。早在1993年农历四月初八(传说中的花木兰生日当天),虞城举办了首届木兰文化节和木兰学术研讨会。2000年,由虞城县主办每三年一届的木兰文化节移升到商丘,每两年办一次,并借此开展招商引资。
亳州人对此意见相左。李绍义,亳州三中退休教师,研究花木兰十多年。他说,花木兰不仅真实存在,而且历史明确记载,她就是魏国亳城人。如皇帝御批的《大明一统志》记载:木兰姓魏,亳州人。此外,《大清一统志》及《凤阳府志》、《颍州府志》均言:木兰姓魏,亳州人。
与河南诸地起纷争的不仅有花木兰,还有华佗、老子,甚至被亳州人认为归属已盖棺论定的曹操也因为河南安阳发现曹操墓葬而被确定“河南身份”。
有亳州人曾在网上撰文称:“相形之下,我省在文献文物证据方面丝毫不输于别地,甚至更有说服力的亳州木兰故里,显得过于寂寞冷落,真有‘出局’之危了。”
与其他地方的名人纷争不同,亳州和与河南比邻诸地围绕名人之争的背后,除了名人经济效应,更多的是相近的地缘环境和相似的文化背景。
譬如,与亳州争花木兰故里的虞城,两地相距70多公里;与亳州争老子故里的周口鹿邑,两地相距仅30公里左右。
亳州市发改委副主任刘梦汝直言,“出差在外,一开口经常被外地朋友认为是河南人”。
一位专家建言,拥有相同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的豫皖两地应该联手进行整体旅游开发,而不是相互拆台争斗。
据了解,亳州是安徽三大旅游中心城市之一,文化旅游也是亳州新规划的五大产业之一,但与比邻河南诸地因隶属不同省份,尚未有直接的合作开发。
在当地人看来,中原经济区规划范围的初步确定,或将开启两地深度合作的大门。
b
千年“药都”产业提升
提及亳州,很多人立即联想到的就是中药产业。
9月3日,亳州火车站西南,不足两公里的地方就是“中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街道上,林立着各种药厂的宣传广告牌,昭示着即将召开的药博会的繁华。
亳州市宣传部门工作人员介绍,亳州种植和经营中药材的历史已超过1000年。明、清以来,亳州就是公认的“中国四大药都”之一。
而今,亳州中药材种植面积占全国的1/10,中药饮片产量占全国的1/3,中药出口量位居全国第三。
9月8日~10日,2012年药博会马上就要在亳州举行。这是该市连续第28年举办全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会。
据了解,亳州是“神医”华佗的故乡和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东汉末年,神医华佗开辟第一块“药圃”开始,种植、经营药材之风经久不衰。
一项不完全统计显示,2011年的第27届药博会,贸易累计达200亿元,签约项目近160个。
亳州市药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亳州正全力支持企业加强技术中心建设,建立和完善中药种植(养殖)、研发、生产的标准和规范,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开发现代中药制剂。现在,该市已拥有14个省级以上涉药工程研究(技术)中心。
正在重点建设的济人药业现代中药新药产业化项目,总投资达2.17余亿元。项目按照GMP标准建设,预计明年6月可建成投产。
8月初,亳州入围中原经济区。这被当地中药产业界普遍认为是重大利好消息。
刘梦汝介绍,一方面,该市完全可以在中原经济区框架中积极争取国家层面的政策、技术支持,主动布局企业规划,推动本地和周边中药产业集群化发展。另一方面,对近在咫尺的商丘、周口等地的中药种植、收购行业来说,亳州的集散、深加工辐射由来已久。同属一个大经济区,融合和合作的空间更大更纵深。
同时,中原经济区这个强有力的纽带,也可以使一起名列“中国四大药都”的亳州和禹州,进一步展开合作共赢。
c
两条铁路西接大中原
地处四省交汇的亳州,原本就在承接中原和东部沿海交通方面具有优势。融入大中原经济区,交通区位的优势更加彰显。
目前,横穿亳州的两条重要铁路,正在积极规划运作中。
一条是禹亳铁路。它西起河南平顶山郏县,经禹州、许昌、鄢陵、扶沟、太康、柘城、亳州、涡阳进入安徽、江苏腹地,随后利用部分既有铁路向东,直达江苏洋口港或其他沿海港口。
这条铁路全线长300公里,投资估算72亿元。它与焦柳、京广、京沪等国家干线铁路交会,途经豫、皖、苏等省多个省辖市,覆盖人口超过1亿人。
2011年,豫皖两地发改委联合向国家发改委行文,请示将禹亳铁路列入国家综合交通“十二五”规划。刘梦汝介绍,目前,该铁路的立项、规划等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中。
根据规划,禹亳线建成后,不仅将成为豫、皖两省腹地出海的新通道,更能进一步密切沿线中原经济区城市的交通联系,保障沿线大宗物资运输需求,改善沿线出行条件,加强中东部联系。
另一条是商丘至杭州客运专线。
东起商丘市,经亳州、阜阳等地直达杭州。该线全长750公里,设计时速260~350公里,预计今年可以开工建设。
这两条铁路建成后,将和亳州市内现有的京九铁路、徐阜铁路一起,使亳州一带的铁路网进一步密集和便捷,进一步西联大中原,东接宁沪杭。
同时,亳州现有的高速公路网络已比较发达。南洛(南京—洛阳)高速,许亳(许昌—亳州)高速,宿永亳(宿州—永城—亳州)高速,有效地将亳州与邻近的商丘、周口多个城市拉近距离。
d
经济洼地的春天
从亳州所处的皖北经济带上看,国土面积占安徽全省近三成,人口占四成多的皖北,却是安徽区域经济的短板。
数据显示:2004年,皖北六市财政收入占安徽全省的27%左右,到了2010年,占比下降到21%,差距愈加明显。
采访中,接触到的亳州官方都一再强调,“亳州是欠发达地区”。
其实,亳州只是个新生城市。若时光倒退10余年,亳州还是隶属于阜阳的一个县级市,2000年从阜阳划出来,辖涡阳、蒙城、利辛和谯城三县一区。
亳州市发改委副主任刘梦汝说,设地级市之初,亳州当年的经济增速为负1.7%,直至2004年到2008年,亳州才迎来了突破式发展的美好时光,以每年10%的增速全力前进。
迅猛推进的经济增速正在改变着亳州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名头。
不容忽视的一点是,改革开放以来,安徽全省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几经调整,从“开放皖江,呼应浦东”,到开发“两山一湖”,再到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皖北地区的发展始终被边缘化。
“加入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中原经济区,对于亳州来说,将获得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带动整个皖西北经济的上升。”刘梦汝说。
地处皖北平原的亳州,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市,2012年8月,经安徽省统计局核定,成为安徽省首个整建制小麦亩产千斤市。
其实,以“两不三新,三化协调发展”为发展基调的中原经济区也给情况类似的亳州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模板。
据悉,亳州发展确定了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重大战略,而与河南 “新型农村社区”类似的“并村”项目也正有序推进。
“到时候,我们可能会去郑州招商,引进像双汇、三全这样全国闻名的龙头企业落户亳州,也不是没可能。”刘梦汝乐观地说。
中原经济区的大门已开启,亳州的春天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