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22 15:2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01 04:10
在古代文献《隋书·铁勒传》中,提及了独洛河附近的多个铁勒部落,如仆骨、同罗、回纥(韦统)、拔也古、覆罗等,他们的首领皆尊称“俟斤”。契骨部落则位于叶尼塞河上游,处于汗国的西北部。东突厥的势力范围广阔,东至契丹、室韦,西至吐谷浑、高昌等国。
东突厥汗国成立于公元552年,其鼎盛时期统治着从阿尔泰山到大兴安岭之间的蒙古高原,以及周边地区。然而,629年被唐朝所灭。尽管遭遇衰落,但在7世纪后期,东突厥再次崛起,直至745年最终被回纥所灭。当时的领袖如颉利可汗,在620年(唐武德三年)即位后,对领土进行了有效管理,如任命次弟管理延陀部,步利设负责霫部,统特勤管辖胡部,斛特勤掌管斛薛部,突利可汗则负责东部的契丹、靺鞨、奚等部。
值得注意的是,薛延陀和斛薛是铁勒部落,位于突厥族分布区的北部。突利可汗作为颉利可汗的侄子,驻守东部,管理着奚、霫等数十部。然而,到了东突厥汗国晚期,铁勒部落的反抗加剧,东部的奚、霫等族纷纷投奔唐朝,导致东突厥的属部减少,势力范围逐渐收缩。
突厥汗国被隋朝分裂以后,成为东西突厥两部,东突厥(583年-630年)大体上以金山(今阿尔泰山脉)为界,与西突厥划分汗国原来的疆域。但是,随着两国势力的消长,所辖范围也时有伸缩。在东突厥汗国内,突厥分布在南部,铁勒诸部则在北方。强盛时疆域囊括阿尔泰山到大兴安岭之间的整个蒙古高原及附近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