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氢氯吡格雷药理毒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20 21:5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01 07:57
硫酸氢氯吡格雷是一种具有独特药效学特性的药物,属于血小板聚集抑制剂,ATC分类为BO1AC/04。它的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选择性地阻止二磷酸腺苷(ADP)与血小板受体结合,进而抑制ADP介导的GPlllb/llla复合物活化,从而有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过程。然而,氯吡格雷需要生物转化才能产生抑制作用,至今未发现其直接的活性代谢产物。
除了ADP,氯吡格雷还能通过阻断由ADP释放引发的血小板进一步活化,进一步抑制由其他激动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值得注意的是,该药物并不影响磷酸二酯酶的活性。氯吡格雷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不可逆地改变血小板ADP受体,导致血小板寿命受到影响。在治疗初期,每日75mg剂量能从第一天起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通常在3-7天内达到稳态,此时平均抑制水平可维持在40%-60%之间。
当治疗停止后,血小板聚集和出血时间通常在约5天内逐渐回归到基线水平。这表明硫酸氢氯吡格雷在抑制血小板聚集方面具有明显且可逆的效果,适用于需要长期或短期控制血小板聚集的临床情况。